“五包五定”拧紧履责发条 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同向发力牟定县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探索“五包五定”工作推进落实机制,一体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2021-07-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是一个脊梁般的群体,他们是脱贫路上老百姓的主心骨。这是一个前赴后继的群体,他们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5年坚韧不拔,5年夙兴夜寐,3127名党员干部领头接力赛跑。脱贫攻坚,国家集中连片地区滇西边境山区片区扶贫开发县——牟定县,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全县1个贫困乡、46个贫困村、3400115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摘帽。

    一组组数据,均以信念、智慧、汗水铺筑而成,更主要是来自于“县委政府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5年如一日,带领全县全体党员干部,力行“五包五定”,扑下身子真扶贫,饱含深情扶真贫,鞠躬尽瘁践行初心誓言:

    扶贫路上,始终有我;风雨兼程,人民至上!

    备战:拴实责任“护好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精锐出战、狠抓实效。牟定县把“五包五定”作为贯彻总书记的这一指示要求,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

    “五包五定”压责任,把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牟定县实行“五包五定”网格化管理和帮扶联系机制,由县委书记、县长“总包”全县、7名县级领导担任总召集人“挂包”全县7个乡镇,其余27名县级领导“分包”所有行政村,89家县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细包”全部村民小组,全县3127名机关干部“直包”到户。对包保责任人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五定)挂包帮扶,实现了贫困户帮扶、非贫困重点户联系全覆盖,形成了“县负总责、乡镇主体、村抓落实、部门配合、干部帮扶”精准扶贫“一盘棋”工作格局。全县共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8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80名,选派第一书记84名,每个村委会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5名,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和脱贫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决战:履职尽责“掌好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牟定县结合县情实际,在居住、产业、保障上下功夫,使住房建设不歇空,产业扶贫不松劲,基本保障不遗漏,实现了脱贫出列的目标。

    居住建起好房子。易地搬迁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换穷貌”,科学规划了9个集中安置点,投入资金6327.16万元,全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002106人(其中县城购房364户、中心村安置164户),对进城购房安置的,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积极提供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到中心村安置的,积极引导加入合作组织,扶持发展经济林果种植、畜牧养殖或组织就近到企业务工,保证有稳定收入。在小集镇和旅游产业发展区安置的,同步规划经营用房,引导发展工商业和乡村旅游,拓宽收入渠道。CD级危房改造实现了居民住房安全稳固。2016年以来全县共整合投入资金2.95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864户,其中“四类对象”2544户,非“四类对象”8320户,全面消除了农村CD级危房。

    致富找到好路子。立足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在高寒冷凉地区实施“2223工程”,即在凤屯、蟠猫两个乡镇发展种植核桃2万亩、红梨2万亩、冬桃2万亩、樱桃3千亩;在低热河谷地区实施“222工程”,即在戌街、安乐、新桥3个乡镇发展早桃2万亩、青花椒2万亩、猕猴桃2千亩;在坝区实施“3555工程”,即在共和、江坡两个乡镇发展烤烟3万亩、商品蔬菜5万亩、油菜5万亩、畜禽规模10万头(只)以上养殖基地5个;依托县内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原料需求,建立了9个农产品原料基地,每年规划发展特色蔬菜种植10万亩,贫困村组、贫困群众产业扶贫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拥有1亩以上果蔬、年出栏2头以上牲畜,实现了乡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为平台,创新开展“公司+农户”“市场+农户”“互联网+”订单农业扶贫和“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激活发展要素,引导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成立了农民农副产品包收包销等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37个,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同时把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作为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在7乡镇成立7个精准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和16个劳动力转移专业合作社,为贫困劳动力“量身定制”技能培训12644人次,推荐就业岗位6000余个,全县5835名贫困劳动力中,成功转移就业3399人,实现了“转移一人,致富一家”。

    保障有了好方子。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在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各阶段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对贫困家庭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阶段的资助救助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分别给予每年2200元—4300元的财政特别资助,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零负担”、非义务教育阶段上学“轻负担”,全县建档立卡户子女无一人因贫失学、因贫辍学。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定点扶贫优质资源,合作建成华中师大牟定附属中学,提升高中教育质量。2016年来,发放补助资金9838.3万元;发动社会捐资209.3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965名。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财政兜底、大额费用单点救助“五重医疗保障”机制,提高5%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城乡医疗救助封顶线提高到10000元,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超过1000元的,分别给予70%80%90%的财政单点特殊救助,推出送医下乡、大病筛查、分级诊治、集中救治、重病兜底以及取消住院起付金、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举措,实现了贫困群众年度住院自付金额低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使农村群众患病敢看敢医。按照保基本、保特殊、保特困的思路,坚持应保尽保,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实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线与国家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2016年以来,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金4981.8万元。对农村少数子女不赡养老人、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独居在家,缺少关爱的问题,采取送达告知书、法律援助公开审判震慑、司法调解公开曝光、干部上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方式,督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7年以来,县巡回法庭公开审理赡养案件9件、司法调解赡养纠纷387起,保障了独居老人的合法权益。

    决胜:激发动力“添燃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决心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让精神扶贫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内生动力。牟定县着力在打基础、强党建、多激励入手,最大限度激发干群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项目捆绑打基础。把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脱贫退出的先决条件,围绕发展需求,全面加大投入、补齐发展短板。争取实施了25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库改扩建和库库连通抗旱应急工程,依托滇中引水项目加快实施引水、供水、提水管网建设,全县新增水库库容406.91万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9568亩,为农业生产、产业培植和城镇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建立了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项目库,整合投入资金7.4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惠民工程和脱贫攻坚补短板项目,所有行政村、村民小组通动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公厕实现全覆盖,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树新风。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以“干部聚力、组织引领、人才支撑”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2016年以来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提拔使用干部85人,调整不胜任干部12人,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凝聚干部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训强乡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乡(镇)、村两级班子,全面推行“党组织+”模式,在全县成立青年人才、中心村、产业发展和扶贫产业协会党支部83个,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实力,着力打造一支永不离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党员脱贫先锋户”“一亮五带示范户”评选表扬、脱贫攻坚“红旗村”争创评选活动,被评选为“红旗行政村”的,村“三职”干部每人每月上调岗位补贴300元,被评为“红旗自然村”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长一次给予500元工作补助,树立鲜明导向,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

    正向激励比争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并重,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突出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干部领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利用“小广场·大喇叭”、短信、微信、标语、板报等渠道,全方位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及成效,增强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定期组织民间文娱表演队、“小蜜蜂宣讲团”深入各村组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注重加强对脱贫典型的培树,深入挖掘典型的精神内涵和脱贫经历,大规模开展了脱贫攻坚“脱贫光荣户”评选,对勤奋努力致富脱贫的贫困户通过表彰大会亮相、红榜张贴表扬,并在产业发展、创业就业上给予大力扶持,让贫困群众跟着干、学着干、同致富,激发脱贫群众想脱贫、争脱贫、比脱贫的热情。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