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校博物馆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来源:光明日报 张 焱 发布日期:2021-08-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日前,有媒体刊文讨论高校博物馆的展览展品质量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并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由此引发舆论对高校博物馆的再度关注。

  近年来,高校博物馆常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一种情况是高校博物馆展品受到公众质疑。2019年,在重庆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该校博物馆馆藏文物被指“赝品”,成为当年影响极大的文化事件。而在此之前,香港一实业家将6000件瓷器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其所赠瓷器很快就被质疑为赝品。

  另一种情况则是高校博物馆凭借高质量的展品与高水平的策展频频出圈。2019年,新开放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汉唐奇迹”展,展出了颜真卿残碑等一系列文物艺术精品,展品一举成为新晋“网红”。而收藏颇多西方著名油画大师的经典原作、中国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以及建院以来历届毕业生作品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也常常被众多文青奉为打卡之地。

  博物馆藏品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历史实证。从个体角度讲,这些作品也是反映不同文明阶段的匠心凝固。而藏品价值的现世兑现就是展出,从而为更多人所知,并由此传承作品所内含的价值,涵养观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接续文明的脉络。藏品不展出,则徒耗保管费用,其价值传承就是空泛的。事实上,博物馆与高校之间有着天然“血缘”。高校是博物馆之母,世界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就诞生在大学之中,中国第一批博物馆同文馆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也都是高校博物馆。

  高校与博物馆有着相同的教育功能与使命职责,而两者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发挥大学教育中的实物教学作用——通过接触实物来理解文明的本质,是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以国外著名大学的博物馆为例,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都拥有不止一个博物馆,其藏品可比肩大都会博物馆。这些大学的博物馆不仅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也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许多附近学校的历史课等相关课程的课堂,就设在博物馆里,老师讲课,游客旁听,而有的老师就是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讲解深入浅出,增加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许多学生的专业兴趣(不仅是历史方面)就是通过对不同的文物展品的了解建立起来的。

  据媒体之前的统计,我国高校博物馆总量已有400多家,有更多学校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场馆,甚至是打造集群。不过,与此数字形成对比的还有平均每馆5万人次的年观众量,以及70%以上机构年举办临时展览次数的不足。可作为参照的是,2019年故宫博物院的年参观量为1933万人次,高校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有限的事实仍摆在我们眼前。

  以下这样的情形人们也许并不陌生: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甚至许多大学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生活了近一生的时间,对自己每天路过的藏品楼,竟从未能“得其门而入”,有的连听说都没听说过,这就不单是这些人个人的悲哀了。从这个层面,高校博物馆应该更多被“看到”,成为人文学科的实验室,深化既有的知识,启迪新的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