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大山外的新生活
来源:新华网 云南怒江:大山外的新生活 发布日期:2021-09-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走进蔡玉芬的新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里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篮筐。“这些篮筐是我在带孙子之余编织的,卖出去后每个月可以补贴家里的生活费。”她说。

  蔡玉芬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人,曾经住在大山深处的乔底村,村子离最近的公路要走上半个小时。山里耕地匮乏,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村民们依靠传统农耕艰难地维持生计。

  2020年5月,蔡玉芬从大山里搬迁到了福贡县城江西安置点。这一年多来,她过得十分充实,不断学习新事物。“从一开始学用电梯,到去社区参加普通话培训,再到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聊天、购物。”蔡玉芬说,编篮筐的手艺也是她自己通过手机短视频学会的。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易地搬迁工程通过帮助困难群众搬出大山、脱离“贫困空间”,从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让他们迈出了小康生活的第一步。

  蔡玉芬说,去年搬下来的时候,政府早已配置了冰箱、电视、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电,安置点的便民设施也十分健全,出门不远就是超市。

  “我再也不需要像过去一样,每次下山都要采购齐一周的生活物资了。”蔡玉芬说,小区里还有理发店、社区爱心食堂、健身娱乐器材,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而最让她欣喜的是,在山上因交通不便、经济困难没能上学的孙女,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

  “搬到这里就像做梦一样,以前从没想过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蔡玉芬说,现在的生活对于世辈生活在深山里的人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这一切变为现实之余,她还对未来满怀期待,憧憬着以后攒了钱要再好好装修一下房子。

  和蔡玉芬一样,村民余李妹在易地搬迁政策的帮扶下也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如今他是福贡县一家非遗扶贫服饰加工厂的纺织工人,专门制作民族服饰,每月收入两到三千元。

  加工厂为部分搬迁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特别是像余李妹一样身患残疾的人。余李妹13岁时开始出现肌肉萎缩,无法干重体力活,而现在的工作让他实现了自我价值。

  “工作之余,我也将手艺教给新来的工人们,还加入了加工厂组织的合唱团,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余李妹说。(完)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