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少数民族干部、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之二)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1-10-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0月12日,少数民族干部、代表人士和专家学者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大家结合各自实际,交流了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与思考。特摘登部分发言,以期对进一步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有所助益。

  ——编者

 

看准北斗星 永远跟党走

□ 孟克宝音(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看准北斗星,永远跟着党走。草原上有句谚语:看准北斗星,就不会迷失方向。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人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创造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今天的内蒙古,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边疆安宁的亮丽风景。内蒙古人民用亲身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带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二、聚焦“纲”和“魂”,促进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魂”。

  74年来,内蒙古各民族团结和谐、休戚与共,共同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国家孩子”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写照,更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体现。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人民心中牢牢扎根。必须坚定不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沟通,实现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实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找准“总钥匙”,推动民族地区新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钥匙”。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157万农村牧区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能治理的新局面。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使命担当和自觉行动

□ 马英(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

  宁夏作为民族地区,她的成长故事,就诉说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过去,宁夏曾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而闻名,在党的光辉照耀和全国人民倾情帮扶下,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4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翻山越沟、访贫问苦,亲自部署推动,创造了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闽宁模式”。曾经的闽宁村现已升级为闽宁镇,6.6万移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昔日荒无人烟的“干沙滩”变成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百姓富裕的“金沙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宁夏人民深切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华民族大家庭,就没有今日的新宁夏,“黄河水甜,共产党亲”已成为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宁夏历来就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从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宁夏时留下“单家集夜话”的佳话,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宁夏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共融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既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现代化,是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方向和道路。伴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在宁夏开花结果,一个又一个回族妇女从过去围着锅台娃娃转,到现在走出大山,当工人、开店铺、做老板。我记得她们中的一位姐妹说,搬迁到闽宁镇,不仅生活好了,而且我有梦想了,我的孩子也有梦想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族妇女都有了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经在她们心中深深扎根。

  脱贫攻坚战以来,党中央举全国之力,加大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帮扶,使全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他们摆脱了贫困、迈向了幸福,“感谢总书记、感恩共产党”是我听到的最多的话。事实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少数民族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将牢记“国之大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使命担当和自觉行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的要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应有贡献。

 

进一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 法治化水平

□ 廖春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不仅是我国民族工作取得成功的一项宝贵经验,也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信心。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是维系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落实好这项要求,必须做到“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三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决不能搞法外从宽从严。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执法司法的精准化水平。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际,在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处理上突出区域化与精准性,坚决杜绝将所有涉及民族因素的冲突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或宗教问题。只有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有效发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功能。

  二是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找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根本保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根本目标。国家统一是中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而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民族事务治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法治化方式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来维护国家统一。现阶段,我们不仅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还要进一步健全反对民族分裂的法律规范。坚决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加大对破坏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组织实施暴恐活动、煽动民族仇恨等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运用法治手段维护好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局面。

  三是要深入践行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要求,进一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在国家整体法律体系之中,进一步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等内容,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得到切实体现。要强化运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理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要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作为保障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加强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人才培养,为更好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应继续加大对应用型法律人才、复合型双语人才、定向型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激励一线民族工作者和法治工作者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