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地区碳中和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陈发虎 发布日期:2021-10-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日前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着力为解决民族地区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遇到的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供智力支撑。在此,本报摘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碳中和高端论坛暨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编者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我国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挑战,也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服务国家建设需要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应坚持在发展中减排,在减排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减排的统一。目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碳中和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今天,民族地区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实现减排,这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政府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了对企业减少碳排放的要求,也不能因为追求碳中和的目标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是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二氧化碳减排统一到高质量发展上来,要通过科学创新、技术革新和生态改善、固碳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好民族地区碳中和研究,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我国民族地区多位于西部、山区、丘陵和边远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高,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非常大,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学者要切实肩负起为民族地区谋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强生态产权研究,深挖民族地区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的碳汇经济价值,为民族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贡献智慧,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关研究机构要抓住机遇,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合作交流,共同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