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花山岩画: 镶嵌在壮美山河间的中华文明画卷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磊 发布日期:2021-10-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我国6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展示出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岩石艺术,生动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 新华社发

  如椽之笔:跨越千年的鸿篇巨制

  花山,壮语称为岜莱,意为“有画的山”。据考证,左江花山岩画是由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其绘制年代可追溯至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青山临碧水,岩画面台地”是对花山岩画空间特征的描述,色彩鲜艳的岩画与雄伟高大的山体、清澈如镜的河流及开阔宽敞的台地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壮美画卷。

  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由岩画密集分布、最具代表性的3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最低的岩画距江面约15米,最高的距江面约100米。其中,宁明花山岩画总长221米,画面宽170余米,高近40余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遗存各种图像1900多个,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是整个左江岩画群的代表。

  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多样,善于运用粗犷的笔调,勾勒出所画对象的轮廓,描绘壮观的社会生活场景。岩画中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以人像为构成主体。人像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可分为正面和侧身两种造型,呈现出明显的整齐感和规律性。动物画像有兽类、鸟类等,主要是狗,皆为侧向,作小跑状。器物则有环首刀、羊角钮钟、铜鼓、独木舟等。不同的图像交错并存,构成一个个组合单元,排满整个岩壁。岩画构图布局规整,疏密相间,动感十足,极像一场庄严而又欢快的大型活动,展现出2000多年前骆越人的生活场景与精神风貌。

  左江花山岩画记录了骆越人的诸多历史信息,与相关的考古发掘和民俗遗存相互印证。岩画中蛙形人腰间斜挂的环首刀,与广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环首刀完全一致。岩画中的羊角钮钟,与曾经流行于广西壮族聚居区的羊角钮钟,在形状及构造方面基本相同。岩画中举手蹲足的“蛙舞”姿势,至今在当地一些节日会演活动中可见。而岩画中多次出现的铜鼓,印证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左江流域的铜鼓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也被大量发现。

  待解之谜:骆越文化的历史印记

  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人的智慧创造和骆越文化的有机载体,对于研究骆越人的社会生活和探讨岩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专家考证,左江花山岩画并非一蹴而就,创作过程前后大约持续了700年。清代《宁明州志》记载:“花山距城50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可见这些赭红色岩画,历经风雨洗礼而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据文物部门检测,岩画颜料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矿物质——赤铁矿,还包含有胶类黏合剂。但究竟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骆越人是如何获取和配制这些成分的?留下许多谜团。花山岩画所处的悬崖高达百米且向河面倾斜,无论从山顶向下吊绳或从山脚向上攀爬进行绘制,都几乎是不可能的。骆越人究竟是如何在崖壁上进行涂绘作画的?仍然是一个谜。

  左江花山岩画绵延千年、内涵丰富,其中用赭红色粗线条勾勒的形象轮廓,鲜艳夺目、如影随形,是骆越人祖先崇拜的文化表征。宋代《续博物志》中有相关记载:“二广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古人文献里的记载,在某种程度上展现着花山的神秘。

  而岩画中形态各异的铜鼓,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形成后就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显示了该区域广泛兴盛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今,铜鼓仍是当地人节庆时使用的乐器。

  此外,由于历史久远,又缺乏相关文献记载,专家对一些岩画的内容观点不一:如抗击外敌入侵获胜的庆祝活动、祈求神灵保佑的祭祀仪式、渴望繁衍不息的原始图腾……岩画的具体内涵至今仍无定论。也许这正是花山岩画的魅力所在。

  作为亚洲东南部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岩画群,花山岩画以其原创性、稀缺性和典范性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岩画在美学和创作技术方面的巅峰之作。蹲式人形图像是花山岩画的创作主题,这一图像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独创。值得一提的是,花山岩画采用平面塑造的创作手法,风格高度一致、色彩历久不褪,粗犷的外貌与活跃的动感相融合,“剪影”般的艺术效果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左江花山岩画局部。 新华社发

  传承之路: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花山岩画犹如一座时空之桥,贯通古今、连接中外,成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发展的纽带。

  花山岩画是记录南北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据考证,在秦朝统一岭南之前,古骆越人就已经与中原、荆楚等地的人们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在美国、加拿大、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原始岩画中,也存在着与花山岩画类似的图像造型。这表明,作为无文字时代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情感与保存记忆的符号,岩画是人类最古老的通用语言之一,也是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历史印记。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左江花山岩画出现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之中,吸引全世界的目光。2016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通过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左江花山岩画已经成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作为中华文明遗产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左江花山岩画在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融合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保护与修复工作,是延续其生命和发挥重大价值的重要途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左江花山岩画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开启申遗工作以来,广西进一步强化花山岩画的传承、保护和深化研究,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地质、建筑、文物修复等方面的专家,就岩画修复工作进行了“会诊”,于2009年12月正式启动花山岩画保护修复工程。文物部门修建了花山岩画监测站,对岩画进行全面监测并实时上传数据。景区等相关部门通过开展日常巡视、实施全面监测、做好岩体加固、加强生态保护、重视灾害防治、制定专项法规等措施,探索花山岩画的科学保护之路。左江两岸的居民也自觉保护岩画及周边环境。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了花山岩画保护的合力,守护好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

  同时,在左江两岸,当地通过举办“花山国际文化节”“三月三骆越王节”“九月九骆越感恩节”“骆越祈福祭祀大典”等系列民俗活动,做好花山岩画的传承,让花山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