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卷《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图》: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丽琴 王春雨 发布日期:2021-12-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图》(局部)翟跃飞供图

  近日,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民族博物馆画家翟跃飞以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创作了长达10米、宽0.4米,塑造120多位人物的历史长卷《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图》。作品从土尔扈特部点燃帐篷、坚定东归的决心切入,以灵动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个活态的场景:突围、战斗、生离死别、艰苦跋涉,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019年,中国民族博物馆为筹备“西迁·东归”主题展览,决定以锡伯族西迁和土尔扈特万里东归这两个历史事件为题材,创作两幅长卷作品作为展览背景。历时两年准备、10个月创作,翟跃飞于今年11月完成了长卷《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图》。“这幅作品与我此前创作的、反映锡伯族西迁主题的《西迁长卷》,意义已远远超过一场展览的背景,而是具有时代价值的历史画卷。”

  1983年大学毕业后,翟跃飞曾在西藏工作15年,深受民族文化的浸染,这为他创作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西迁画卷一样,东归画卷从创作伊始到作品完成,他始终以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为要,全身心投入。

  为了让《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图》这一作品更贴近历史事件,翟跃飞实地走访新疆博物馆、前往东归故里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采风,并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通过文字、文物等反复推演,力图寻找彼时的历史氛围感。在长达两年的筹备和构思之后,翟跃飞选择在今年1月动笔创作。

  为了使自己能够融入画中,翟跃飞每每在创作时都会放首土尔扈特民歌,从心灵到笔端,全方位进入那段悲壮的历史。“从一开始构思、构图,到真正开始绘画,人物迭次出现以后,我就和这几万人在一起,能感受到激烈悲壮的场面,能听见马蹄声、驼铃声,孩子的哭声、妈妈的话语声……”

  翟跃飞介绍,整幅作品采取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来组织画面,摄取所需的景象。细细察看这幅“巨”作,你会发现画面上的人物有将士、妇女、儿童、老人、喇嘛等,还有马、骆驼等牲畜,大到远处的山和河流,小到板车上的钉铆、铁环,马身上的铃铛、马缰、马鞍,人手上的念珠、衣服上的针线包等等,都刻画得生动、细致,整幅作品因而极具历史感、现场感。

  “这幅画作源于历史事件,但也不能单纯地复制历史。”作品涉及遭遇围追堵截、风雪来袭等情节,但翟跃飞并未把人物画成史料记载的形容枯槁、疲惫不堪、衣衫褴褛的模样,而是着力表现土尔扈特人勇猛、昂扬的形象,以及他们勇于追求和平与自由的民族精神。

  “为了让画作更有气韵,在土尔扈特部快要到达祖国的部分,我用一排大雁象征他们对回归祖国的希望和期盼,也暗示了他们终将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翟跃飞介绍,“到达”这部分集中凸显了5位领头人形象,首领渥巴锡在队伍的最前面,迎面就是霞光祥云。渥巴锡右后方的一位老人捧起热土亲吻,有人欢呼、有人哭泣,有人敬献哈达、有人用手抚胸……人们回归故土的激动之情跃然纸上。“渥巴锡曾经说,要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我没有直接画太阳升起,而是通过寓意吉祥的霞光祥云来表现美好、光明的祖国大地。”

  “如果没有细节,这么大幅的画作一定撑不起来。为了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我有时会对镜临摹,有时找同事帮忙做人物的动作,反复揣摩。”翟跃飞通过极为精巧的细节刻画,把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让画面中的每个人物、景物、细节出现得合情合理,全卷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和高超的画面组织能力。

  从构图到铅笔稿,再腾挪到画布上用毛笔勾线,最后进行分染。作品用中国传统画的毛笔勾线来造型,运用中国画重要的染色技巧分染法来多次分染,增加了作品的史实感、叙事性。翟跃飞说,“因为东归的路很长,所以我采用的是长构图,而且以单色表现,我想让它像老照片一样呈现,让观者真切感受到那种轰轰烈烈的悲壮氛围。”

  “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我希望这幅作品能展现土尔扈特东归这一事件映射的精神价值——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归依,有着对伟大祖国的强烈认同,推动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和发展。”翟跃飞表示。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