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家园”里的“幸福事儿”
来源:中国民族报 央秀达珍 赵玉和 发布日期:2022-03-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工业园社区“石榴籽家园”,汉族妇女蒲兴花正在给辖区内的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妇女教授钩织技艺。一针一线钩织,一片一片组装,巧手翻转间一朵朵立体花诞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蒲兴花说。

  在社区“石榴籽家园”里,各民族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学习钩织、掐丝唐卡、十字绣等技艺。藏族妇女苟晓红说:“我们制作的抱枕、坐垫、装饰画等手工艺品在线上线下销售,让我们在家门口挣到了钱。”

  工业园社区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满族、苗族等群众1416户4268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

  70岁的回族老人马进山来到社区办事服务大厅向工作人员反映家里的困难:“我儿子是聋哑人,没个稳定工作,你们能不能协助解决一下?” 社区“石榴籽家园”志愿服务岗的工作人员仁措吉认真做着记录。“马叔,我都记下来了,马上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您回家等我电话。”“太感谢你了,姑娘!你们真是‘贴心人’。”马进山高兴地握住仁措吉的手。

  工业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景卓姐介绍,辖区内西沟台家属院因基础设施老化,老百姓经常遇到自来水管破裂、下水道堵塞等“烦心事”,邻里间偶尔会产生一些小摩擦。藏族退休干部杨兴林便当起“社区义务调解员”,经常为各族群众化解小矛盾。“现在矛盾越来越少,住户们都互相理解、谦让,大家都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杨兴林说。

  在共和县恰卜恰镇城西社区院内,“石榴籽家园”舞蹈队正在排练藏族舞蹈。舞蹈队队长宽太吉介绍,舞蹈队有汉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4岁。“我们在元旦、春节等节日都会举办文艺汇演,藏族舞蹈《弦子》、蒙古族舞蹈《白马》和秧歌舞蹈《张灯结彩》都是我们的保留节目。”

  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熊金秀说,在春节、藏历新年、开斋节等传统节假日,“石榴籽家园”组织辖区内各族群众开展拔河、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针对辖区内脱贫户、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城西社区“石榴籽家园”专门开设了假期托管班,各族小朋友可以一起在“石榴籽家园”度过轻松愉快的假期。

  11岁的藏族女孩力毛措目前就读于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因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在县城打工,假期里托管班成了她的“家”。她在这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舞蹈、声乐、绘画、篮球、跳绳等。“孩子刚来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托管班汉族教师李娜说,经过老师、同学们的悉心陪伴和心理疏导,孩子性格开朗了很多。

  “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尽全力去帮。”城西社区工作人员才项措说。辖区内86岁的回族独居老人马进文因患病住进医院,辖区内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知道后轮流送饭,“每一顿餐都承载着大家的爱。”熊金秀说。老人出院去日间照料中心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近千元的捐款送到马进文手中。“谢谢你们的帮助,你们比亲人还亲。”马进文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我是撒拉族,我妻子是回族,我儿媳妇是汉族,我公公是藏族。”72岁的撒拉族老人菊么说,家里春节、藏历新年、开斋节都要过。“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相亲相爱。”

  在青海的110个社区“石榴籽家园”,像这样的“幸福事儿”每天都在上演。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