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春秋——谈书及其余
来源: 李山 发布日期:2022-04-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书香世界  谢剑飞 摄

  一

  书是作者的呼吸。是作者对时间、空间的反复交待和证明。

  书现身说法。呈现作者的身世、秘密,肉体与灵魂的温度和耐力。

  书可以和逝者或来者面对面。

  书是温热的心跳,或严峻的目光。像鲁迅,像巴尔扎克,像托尔斯泰,像更远的老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书接通时间和河流,书是山脉,也是大海。

  书有时还是作者的背影和梦幻。

  二

  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说:“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因此,苏轼总结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三

  纸页是有味道的。

  名贵的宣纸、普通的道林纸、新闻纸或更普通的什么纸,一旦以书的形式呈现在面前,除木头或秸草的清香外,可能会有墨的淡淡的臭鸡蛋味,有你不太接纳的硫黄味或石灰味。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你的喜欢,就像人喜欢白酒的辣,红酒的涩,啤酒的马尿味或纸烟的呛鼻味。这是一种习惯,是读书人最廉价又最奢侈的放任。

  四

  让你放不下书的另一种情况是贯穿于书之脉管筋络的灵魂的发散,那澄明而深刻的光芒。这种光芒是没有替代物的。它像一条不竭的河流,总是让你滋润充沛,成为力量的发祥和指归。

  王阳明言:“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

  伟人毛泽东,终生爱书并用浓重的湘音表达这种喜欢:“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林语堂把书当作他的山水行旅:“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五

  当然,书的形式和外观也是有味道的。

  横排或竖列,简装或繁体,方正或斜欹;别致的装帧和插图,线条和风骨。透露出一种味道,让你吸着鼻子,支起耳朵,吸引全身的好奇和包打听之类而投向它,挖掘、抚拭、品尝、回味。

  它是一道大餐或一例风味小吃,摆在目光所及、伸手所触之处,让你随时享用。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三毛深谙其中之味。

  六

  当文字遇到纸张(当然包括竹简或甲骨),“天雨粟,鬼夜哭”,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它至少影响了我的脾气、秉性和嗜好。它参与了我生命的全过程,它是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和事件。尽管大多时候是在不知不觉中。

  书有时使你哑默,后退,有时激你訇然发声。它使你穿着干净,面目一日日变得可爱。这里说的是好书。劣的书像劣的行为一样,面目可憎,让人倒胃。

  苏轼最得意的弟子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我信服并让人抄写了这句话。

  我总结我自己:如果一日不读书,就像做了亏心事。

  七

  开始时的读书,可能带有明确的目的:求取功名利禄。因此古人说书中有粮食、黄金、美女、房子,把“金榜题名时”当作读书的终极目标。这是对读书的矮化。

  真正的读书开始于无功用目的之时,它是对抗时间的最后一道底线,是人生幽谷中尚可得见的一线曙光,或一根拐杖?一个枕头?一棵救命的稻草?可能因人而异。它更是氧气、水和天光,当你窒息得快要死去时。

  八

  美国人乔·昆南说:“我阅读是因为我想在别处。不错,我身处的世界、特别是这个社会还算差强人意,但书里的世界更美好。”

  书,五颜六色。书有前世,也有今生。书通乎四海,达于三江。书上穷碧落,又下入黄泉。书里有鬼,有神,有天堂,有地狱,有爱情,有承诺,有哭泣,有负心,有欠债,有英雄侠义,有刀枪,也有青草、花朵、月光、雪、梅和橄榄。有你要的那种味道、色泽和形质。想要什么,都可以拿来品尝或咀嚼。什么也不想时,就把它推开,或扔进废物箱里。

  故有不可告人的理想者,或不安分者,总是手不释卷。并于某个寒冷之夜,突然心血来潮,开始写书。

  九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里,司马氏说的是写书。

  人到绝境,无事可干时,看书还不够,就写书,并写出了高水平的书。这是不是说书是写作者命运交关时的一道闪电?那么读者又从中看到了什么呢?

  当你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而五内欲焚、万念俱灭时,书会不声不响地来到你的手上——此时,它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它使你苟延残喘,维持着缓慢的心跳和记忆,以及轻微的叹息。

  有意思的是,它还可以催眠,比安眠药强一千倍。

  十

  用最普通的话说,书是另一种不可或缺的粮食,整齐或散乱地码在那儿,放光、发热。诱惑着疲惫饥渴的行路者——那些终生爱书之人,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热量、呵护、救助和扶持,使其走得更远,也让他的旅途更加明朗和妙趣横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苦中甜,甜中苦。虽苦犹甜,乍甜还苦。甘苦终生,还是那本书。

  如果没有书,世界是什么模样?

  如果不读书,你是什么模样?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