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下的“阿吾勒” 草原上的毡幕居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叶雨辰 发布日期:2022-05-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草原上的毡房。叶雨辰供图

  在我国西北边陲,“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在一轮又一轮的迁徙浪潮中,与周边民族不断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就是游牧民族迁徙融合的典型代表。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牧民“随畜牧而转移”,在一次次转场中摸索着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寻求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之道。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毡房住居的悠久历史  

  在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的伊犁河谷,世代居住着游牧民族哈萨克族。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时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乌孙王向汉武帝求亲,和亲公主刘细君远嫁乌孙并在《黄鹄歌》中写道:“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诗中“穹庐”指毡房的结构形式,“旃”同“毡”,指毛织品毡子,这说明至少在2000多年前毡房这一住居形式已在西域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毡房从简单的以草屋避雨防晒,到用柳条编织枝棚,并逐渐发展成圆形枝棚,出现了原始的毡房“乌兰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阿吾拉勒山的建筑岩画表明,哈萨克人早期的建筑平面基本上是圆形或者接近圆形,并且已经出现了装有双轮的移动式毡房。后来,随着打凿工具的出现,能工巧匠们发明了如今毡房中常见的顶拱和构架,从而彻底改变了早期毡房的承重结构和造型,建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哈萨克族毡房,哈萨克语称之为“宇”。 

  流动的草原房屋,“白色宫殿”的建筑艺术  

  哈萨克族古老的基层社会组织叫“阿吾勒”,大多由同一部落同一祖宗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组成,一同从事生产活动,一同按季节转移草场。新疆东北部的大草原上,一座座白色毡房醒目可见,由于采用白色毛毡建造,毡房里布置得十分讲究,故而被称为“白色宫殿”。  

  毡房建造就地取材,多用草原特有的红柳、芨芨草、羊毛或牛毛制作的绳子以及毡片。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等五部分组成。围墙一般由四片栅栏墙架围成圆筒形状,栅栏墙由扁圆形树杆分两层斜叉连接组成,杆与杆连接处钻孔并用马皮细绳穿通和打结。按照栅栏墙架的结构可以分为宽、窄眼栅栏,宽眼栅栏重量轻且便于搬运,窄眼栅栏抗风能力强。房杆一端呈浅弧形撑杆,顶圈用树杆围成圆圈固定在顶毡,顶毡的中央开一个活动的毡盖天窗,白天揭开可通风采光,夜间和风雪天盖上,可避寒和阻挡风雪,兼具窗户和炉灶烟囱的作用。毡房外围是与栅栏墙架等高的草帘,草帘的外边再围上围毡。撑杆上同样铺盖着篷毡,罩在栅栏墙架的顶部。围毡、篷毡、顶毡都要系上绳索抻住,并绑在木桩上,以增强毡房的抗风能力。  

  毡房门多为东朝向,高约1.5米,为雕花双扇木板门。毡房中间是火塘,火炉不能随便移动。进门后,房内左右两侧用以存放马具、打猎用具和食物、炊具,后面部分则用以住人待客。  

  哈萨克族的毡房种类很多,除了原始毡房“乌兰海”,还有结构简易的便携“阿布赉夏”,占地较少的“哈拉夏”,以及格构架多达30架的豪华毡房等等。  

  壮阔的迁徙之路,多民族共有的转场文化  

  游牧民族的转场是根据牧草生长周期,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富足地区,循环轮牧。游牧民族通常在春、夏、秋三季处于半定居的游牧状态,以帐幕建筑毡房为主;冬季定牧时则有固定的房屋定居,有石头、木构、生土、砖木等多种建筑形式。  

  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近似,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的毡房与哈萨克族基本相同,毡房颜色、壁体骨架、芨芨草帘、顶圈、室内布局、色彩装饰等均相似。藏族、裕固族的毡房与哈萨克族使用的轻型帐房大致相同,为四角或者多角形状,帐顶在顺脊处开一长形天窗。  

  哈萨克族的定居房屋多用木头、土坯和石块建造,外形为四方平顶,与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的定居房屋类似。此外,哈萨克族还有一种圆顶房,围墙用土坯和石块砌成,房顶呈穹庐形,被称作“忒哈拉”。  

  诚如有诗句这样写道,“哈萨克的繁荣诞生在迁徙中,哈萨克的历史谱写在转场中。”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体现在因时而动的转场生活中,而发展至今的毡房建筑不仅反映了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而且对丰富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宝库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觉形象聚类分析与图谱建构”(项目号20VMZ008)研究成果。】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