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援藏更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济琛 杨海航 发布日期:2022-08-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经过各族人民不懈努力,西藏体育事业谱写了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西藏现代体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有效传承,竞技体育实现新的突破,登山运动独树一帜,培育了“西藏登山精神”,创造了骄人业绩。这是一部高原体育人勇攀高峰的历史,是一部西藏各族同胞以体育为纽带书写团结佳话的历史,也是一部新西藏以体育为抓手、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体育援藏是援藏工作的内容之一。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时候,就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与农牧民群众的交流。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被誉为“西藏解放第一村”,村里80多岁的普巴老人仍然记得在解放军驻地看球赛的经历。1950年,解放军战士在村子里修路、通水、通电,还建了个简易篮球场,普巴和伙伴们经常去场边看球赛,解放军还会给他们分吃的。解放军在进军西藏过程中,组建了篮球队,并在各地修建简易体育场地,制作器材,宣传现代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成为增进军民情感的纽带。1952年初,西藏第一支藏族男子和女子篮球队在拉萨成立。中共西藏工委团委还先后组织藏族爱国青年篮球队、足球队到内地观摩学习,促进了西藏与内地体育文化交流。

  西藏登山项目是体育援藏的典型案例。从选拔和培养藏族登山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到成立西藏登山队,西藏登山运动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人类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成功,到奥运圣火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从西藏登山学校成立,到打造环喜马拉雅体育生态圈,西藏登山队还协助开展我国重大科考项目,为我国在国际上牢牢把握珠穆朗玛峰各项研究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作出了贡献。几代西藏登山英雄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创造了以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祖国至上为主要内涵的“西藏登山精神”。西藏登山运动的发展成就,是体育援藏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

  从1998年起,全国体育援藏工作座谈会已召开了六届。“十三五”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与各对口援藏省市体育部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对西藏体育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援助,帮助西藏体育改善了发展条件、增强了内生动力。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向西藏转移支付2.6亿元;吉林省和西藏签订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江苏省体育局与拉萨市体育局签订“十三五”合作框架协议;天津援藏工作队将“女排精神”带到西藏青少年身边,鼓励孩子们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如今,西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优势项目竞技水平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育取得长足进步、特色体育赛事和活动逐步形成品牌、登山运动不断发展、体育人才援藏积极开展,对口援藏成效显著,西藏各族人民从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中感受到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西藏运动员在各项国际国内赛事中共获奖牌231枚。

  

                   西藏推广轮滑进校园。                     新华社发

  体育对口援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准确把握西藏体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努力,推动体育援藏取得实效,引导各族群众通过体育运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具体来说,要加强规划引领,共同研究制定“十四五”对口支援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共同谋划好体育援藏工作;要突出改善民生,将援藏政策、资金、项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确保援藏项目贴合西藏实际需求;要深化人才援藏,为西藏提供更多各类人才学习、挂职、锻炼的机会,同时积极选派各类人才到西藏进行帮扶;要深化青少年体育发展,抓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夯实拓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根基,支持鼓励西藏组织丰富多元的青少年体育赛事;要着力提升“造血”能力,转变体育援藏观念方式,加大智力支持力度,多在制度体系、行业标准、产业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发力,增强西藏体育的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要创新对口支援省市体育援藏的方式,积极争取各省市援藏的政策、资金、项目更多向体育领域倾斜。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