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多彩非遗 增强文化认同
来源: 韦莎 王敏 发布日期:2022-08-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8月5日,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下简称“非遗展”)圆满落幕。展期内,对口援疆19省市193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新疆14个地(州、市)和兵团14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彩亮相,为观众奉上了可看、可听、可品、可感的非遗盛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点赞。

  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先人智慧的沉淀与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往和情感交融之地。在促进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程中,新疆一直发挥着意义非凡的作用。此次非遗展以非遗为媒,生动立体地反映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和当下呈现,在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中表现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域的相互关怀、帮助和爱护。同时,对非遗传承而言,非遗展提供了富有传承人个体经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探索,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非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识,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非遗展是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生动诠释和展示。1959年,新疆民丰县尼雅夫妻合葬墓出土的汉晋时期“绣花棉布裤”,其材料、针法、配色等借鉴融合了中原刺绣文化,无不显出彼时文化互鉴融通的景象。本次非遗展上,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以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IP打造的手织地毯等新疆织绣展品,共计上千件,呈现了新疆自古与中原地区共有共享的刺绣文化。同时,还有以巴旦木纹、石榴纹等新疆特色纹样为主,融合各地绣娘技艺的非遗展品。

  此次非遗展所呈现的文化实践成果引人瞩目。非遗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演结合、“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直播”“非遗+乡村振兴”聚合等多方协作联动的方式,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了一场非遗盛宴,也深刻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呈现和互动方式。传承人提取文化之精髓,解读非遗现代性品格,以新元素、新形式融入其中,让非遗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譬如多彩非遗、乐舞非遗、指尖非遗、云上非遗、潮趣非遗、致趣非遗、月夜非遗、对话非遗、宝藏非遗等系列活动,让非遗资源通过实物实景实事立体地展现出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讲述着民族团结的故事。

  进一步言之,非遗展以交互性强的形式,更好地把我国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传承故事、符合公众审美的非遗产品传递给大众,既促进非遗传承人切磋技艺、交流互动,更加深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可谓意味深长。用展品说话,用非遗说话,用文化说话,非遗展以现代科技手段和展陈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不失其本”的传承和适应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语境相结合的成功展演。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作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一次生动实践,非遗展展示了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也在润物无声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