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柏清 发布日期:2022-08-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绣坊展示作品 陈柏清供图

  我的二伯母是在隆冬时节嫁给二伯的。那个冬天极其寒冷,滴水成冰,村庄一直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村舍屋檐下垂挂着长长的冰凌,几缕炊烟在白色的雪雾中袅袅升起。那场热闹的婚礼像一抹橘色温暖了小村。

  结婚那天,二伯母身披红袍褂,上面绣着凤凰祥云,栩栩如生。二伯母是满族,六七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出嫁时已是一名技艺精湛的绣娘。

  当时,婶子大娘们指点着二伯母身上的凤飞云舞,啧啧称赞,“那针脚真工,用线也好,像真的似的。”她们拿起放在炕沿上的一双红绣鞋,鞋面上绣着一对鸳鸯,鞋帮上绣着水云纹,一直到脚后跟,两只活泼泼的鸳鸯仿佛顺着水纹在鞋上游弋。她们又拿起二伯母给二伯绣的旱烟口袋,上面是一对小金鱼,肥嘟嘟,红亮亮,仿佛能听见金鱼戏水的声音。

  一旁的香兰表姐展开帘幔子,问二伯母那个荷花是怎么用线的,从花心的月白到瓣尖的翠粉,花脉清晰逼真,煞是好看。二伯母给香兰表姐一一讲述荷花的花心、花尖、花骨朵如何用线,怎么过渡。大家围站一圈,仔细地听新娘子传授技艺。那时谁家姑娘绣活好,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儿,就像现在考上了大学一样。一旁的奶奶看着二伯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深。

  二伯母白天做农活打理家务,晚上就在灯下做刺绣,家里常常聚集很多姑娘媳妇跟她学刺绣,纳纱、包绣、补绣、割绣、编绣,二伯母都讲得清清楚楚。遇到手脚笨一点的姑娘,二伯母就手把手地教,不久姑娘的绣活便好得出了名。二伯母的绣品更是广受欢迎,家里五叔的学费都是她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如今的小村,山更绿了,一排排桑树一眼望不到边,村里合作社带领大家养蚕缫丝,绣娘们用自家产的绣线绣出了更多更好的绣品。村里的那条河上也架起了桥,山货、手工艺品一车车地拉出去,村民们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村里还开了绣坊,姑娘媳妇打扮得漂漂亮亮,像城里人一样去上班。进村参观游玩的客人说,这村庄真美,山清水秀,这绣活更美,是沾了这村庄的灵气儿!连外国人都来买绣娘们的绣品。村支书孟成是回乡的大学生,坐在桌前跟外国人谈生意,一点儿也不含糊,会和他们一样叽里呱啦地讲话,外国人不仅掏了钱,还对孟成竖起大拇指。

  二伯母经常去绣坊坐一坐,看孙女萌楠有板有眼地给那些来参观的人讲刺绣的历史和工艺,他们认真地听着,夸赞绣娘们绣的东西连着历史和未来。大玻璃柜子里那套红袍褂就是二伯母当年结婚的礼服,红红火火的,看上去还那么好看。

  二伯母有兴致的时候,会让绣坊的女主人香兰表姐给她在门口撑个架子,她就捏起绣针绣起来。92岁的二伯母,鹤发童颜,虽然头发不再浓密,可还挽着髻,一丝不乱。她的心静得像月亮,手一点也不抖,依然宝刀不老……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