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之花盛开在人民心中——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综述
来源: 文柒 发布日期:2022-09-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9月15日晚,随着第十七届文华奖获奖作品揭晓,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河北雄安新区闭幕。作为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半个月来,艺术节在金秋九月绽放夺目光彩,众多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精品演出和展览、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于京津冀三地同步举行,打造出多空间、多媒体与多样艺术形式相互联动的文化矩阵,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三年一届的中国艺术节,是文化艺术领域创作和发展成果的一次汇报总结。它承载着万众的期待,回应着时代的呼唤,抒写着无限的精彩,也让艺术之花盛开在人民心中。

文化科技的共享时代(中国画)桑建国、张学枚等

舞剧《五星出东方》剧照。何铭摄

  重温来时路 坚守文艺的人民立场

  一张张黑白照片、一本本泛黄书籍、一件件带着岁月磨损痕迹的实物,汇成了时光的长河,引领观众追溯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上的讲话》发表8周年之际,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展览分为“精神如炬,奋起革命新文艺”“大道如歌,奋笔书写新华章”“信念如磐,奋发改革新征程”“江山如画,奋进伟大新时代”4个篇章,汇集展品千余件,包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使用过的小提琴,《黄河大合唱》总谱,郭沫若、周巍峙、李焕之等文艺大家的手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组创作的《信仰(小稿)》等。展览全面展现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和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突出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攀文艺高峰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80年前,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在这次座谈会讲话中,首次系统阐述党的文艺主张,创造性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等重要论断,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和重要里程碑。

  从延安走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时代脉搏,谱写了中国文艺的壮丽篇章,激发了人民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锚定价值航向,擘画中国文艺发展宏伟蓝图。时隔72年,“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浓墨重彩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气派、史诗气质的优秀作品。

  艺术并非曲高和寡,服务人民永续传承。到人民中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也是文艺创作的最终归宿。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文艺事业崇高使命和崭新任务,正如展览前言所叙:“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热情拥抱新时代,奋力迈进新征程,努力攀登新高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牧羊人的新生活(摄影)王书斌

野生亚洲象在休息(摄影)段孟抄

  笔墨传情 描绘属于人民的时代画卷

  本届艺术节期间,“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和河北省石家庄市美术馆举办。三大展览通过特邀、各地推荐和征集等方式汇集了1000余件作品,其中美术作品400余件、书法篆刻作品300余件、摄影作品260余件。这些作品将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绘入画卷、注入笔端、映入镜头。

  走进中国美术馆,穿梭于众多画作之间,仿佛置身祖国飞速发展的每一个现场,感怀时代巨变,更感恩社会进步为人民带来的安稳而幸福的生活。展厅里,王奋英的中国画《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表现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扶贫过程中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场景;陈孟昕的工笔画《怒族鲜花节·生活如歌》以紫红的色调、适度夸张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漫山遍野杜鹃花盛开之时怒族人民欢度鲜花节的景象;桑建国、张学枚等人合作的中国画《文化科技的共享时代》,远古化石与智能机器人共处,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交融互渗……

  近年来,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泉。马刚颇具写意笔调的油画《草原红色轻骑兵》、申红飙借鉴古代陶俑表现手法的雕塑《乌兰牧骑》等作品,从不同的艺术视角聚焦这支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基层文化工作队;王潇的中国画《梨园喜入村》以红色为主色,锣鼓、灯笼与彩旗为画面增添喜庆热闹的气氛,展现出村民们高涨的文化热情;王文鑫中国画《书香》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草原书屋中的阅读场景……

  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众多佳作不仅在画面上表现了新时代的发展面貌和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呈现出艺术创作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发展态势,体现出广大美术工作者多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继承传统和探索创新上取得的傲人成绩。

  “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是我国书法篆刻创作在新时代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一次集中呈现。参展作品既包含艺术成就突出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的新品,也有从公开征集渠道严格遴选出来的中青年新秀的力作,可谓诸体兼备、风貌多样。

  “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分为“人民 江山”“时代 进步”“生活 变迁”“生态 和谐”“传承 弘扬”5个部分。作品中既有象征民族精神的长城、黄河、长江等意象在新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呈现,也有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中英雄模范的形象展示;既有现代化重大工程建设的现场见证,也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捕捉;既有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直观呈现,也有社会历史关键时期众志成城进行伟大斗争的记录和再现……生动展现了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纵观三大展览,这些绘画、摄影、书法篆刻作品都是与新时代同行的见证,融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与中国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于一体,构成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展示意气风发的人民风采,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天梯 (油画) 赵晓东

 

长征精神代代传(雕塑)马文甲

  百花齐放 让更多文艺精品温暖大众

  山水相连,文脉相通。连日来,本届艺术节的舞台上,39部入围文华大奖终评的舞台艺术作品竞相绽放。京剧、评剧、话剧、舞剧、儿童剧、杂技剧、河北梆子、黄梅小戏、淮剧小戏……戏不分南北,剧不分流派,艺不分门类,共同谱写新时代文艺的华彩篇章。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自1991年开展第一届评选以来,已走过30多年历程,完成了16届评选。今年,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第十七届文华奖在艺术节期间进行评奖。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舞台艺术作品。本届文华奖参评作品中,民族歌剧《雁翎队》《沂蒙山》、舞剧《骑兵》、音乐剧《花儿与号手》、杂技剧《战上海》、话剧《香山之夜》、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评剧《革命家庭》、琼剧《红旗不倒》、京剧《母亲》《风华正茂》、锡剧《烛光在前》、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越剧《枫叶如花》、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川剧《江姐》等红色题材作品,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探索借鉴当代艺术表达方式,打磨具有时代精神的品质之作,用舞台艺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五星出东方》都基于国宝文物创作而成,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佳作。莆仙戏《踏伞行》、豫剧《解忧公主》、川剧《草鞋县令》,以及京剧《庄妃》、话剧《于成龙》、舞剧《张骞》等历史题材舞台剧,讲述历史过往,烛照现实和当下。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呼唤。民族舞剧《红旗》、芭蕾舞剧《铁人》、歌舞剧《天边格桑花》、歌剧《铁人三部曲》、话剧《桂梅老师》《深海》《塞罕长歌》《兵心》《八步沙》、彩调剧《新刘三姐》、黔剧《腊梅迎香》、京剧《楝树花》、豫剧《大河安澜》……在这些现实题材作品中,我们看到,广大文艺工作者融入时代洪流、把握时代脉搏,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大力抒写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艺术节上,第十九届群星奖首次将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评奖范围,呈现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为了扩大群星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特别设立了“云上群星奖”专题展播,既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群众合唱、广场舞决赛和颁奖晚会的直播,也有群星奖文化惠民演出、优秀作品巡演直播,更大范围地让优秀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的文艺,人民的艺术节!在植根生活、服务大众的深度互动中,艺术创作汲取营养,一路前行、攀登高峰,而让人民共享艺术成果,让更多文艺精品温暖大众,正是艺术发展的题中之义。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谢中国摄

音乐剧《花儿与号手》剧照。中国民族报社图片库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