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四个聚焦”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王兆征 张艺文 发布日期:2022-09-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现有汉族、回族、满族等5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总体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近年来,济宁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握好“一体”与“多元”关系、“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四个聚焦”创新民族工作思路,取得明显成效。

  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开展,济宁市聚焦机制建设,坚持统筹推动,建立全市民族宗教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完善有关工作规则、细则,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民族管理网络,构建形成了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抓总、民族宗教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民族管理网络具体负责的“1+1+1”工作体系。坚持“六进”齐动,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六进”活动百余次。突出典型带动、标杆引领作用,先后有61个单位被国家和省市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持续举办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报告会,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带动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注重扶持少数民族特色品牌打造,越河街道成立了少数民族餐饮商会,指导扶持少数民族经营户做大做优做强,并协助2个民族特色食品成功申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数民族餐饮商会的基础上成立民族餐饮食品行业联合工会,及时协商调解劳动关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进一步融洽了民族关系。

  同时,济宁市聚焦民族融合发展,打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民族工作平台,探索完善“网格管理、楼中推长、协商共治、成果共享”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为提升管理水平,深化社会服务,济宁市依托县级为民服务中心、镇街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五个一”标准打造了22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窗口,为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创造更好条件。通过建立“同心民族议事厅”,成立“济宁市少数民族维权法律援助工作站”,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方面,济宁市聚焦认同教育,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浸润工作品牌,引导各民族文化交融、心灵相通,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强各族群众的广泛认同。丰富完善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四位一体”教学体系,依托三孔两孟、尼山圣境、民族村、民品企业等打造了10余处现场教学点,营造情景式教学场景。设立了1处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6处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策划开展的“中华民族一家亲”邻居节、少数民族和谐家庭评选、“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惠民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等特色活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在学校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特别是嘉祥县职业中专,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招收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学生1024人,学校在培育过程中,塑造“儒风祥韵”文化浸润教育品牌,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渗透进鲁疆两地孩子的心中,并将其融入到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种子,为“文化润疆”夯实基础。

  此外,济宁市聚焦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好基础建设精准投资,投入扶持资金400余万元,开工建设了1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进行了道路修建、管道铺设,民族村绿化美化等工程。协调资金50余万元对城市民族社区学校、公园等配备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针对民族村居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优势,重点扶持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及民族特色旅游产业,极大地带动了民族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族群众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全市14个民族村实现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其中8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供稿:山东省济宁市委统战部)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