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范| 一生两件事 教书和育人——记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世均
来源:中国民族报 熊思羽 潘萌 杨紫仪 发布日期:2023-0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张世均与学生在一起。 西南民族大学供图

  张世均,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7年来,先后获得四川省第七、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西南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立德树人”优秀奖等。

  “叮铃铃……”下课铃响起,学生们涌向讲台,争着向授课老师张世均“讨要”新书《中国西南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张世均乐呵呵地从布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书籍,在扉页写下赠言:“人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事情,你们要读书,哪怕今天觉得无用,明天、后天、以后总有一天会用到。”一笔一画,写下的是他对学生的深情祝福。

  躬耕教育沃土37载,已是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张世均,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大学毕业之际班主任的殷殷嘱托:“当教师,一生要做好两件事:教书和育人。”

  让专业课不再枯燥难懂

  《世界当代史》这门课张世均讲了许多年,他特别注重塑造学生的知识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他时常叮嘱学生,学好历史要关注两条线,“一条横向,把握好同一时代不同地域发生的大事;另一条纵向,把握好从古至今社会历史发展的线索”。

  旁征博引,让张世均的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回顾德国分裂和统一的历史时,多数学生习惯从近代开始梳理,鲜少有人从古代开始论述。张世均提醒学生,应当注重知识体系的连贯性;讲二战后德国分裂,他从东法兰克王国建立一直讲到东德西德统一,教学生将历史片段、历史表象、历史阶段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把握;谈起巴以冲突,他会耐心讲解其历史渊源,“知人论世,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师德风范,最终都会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张世均说,教育要作唤醒的功夫,而不是强行地灌输知识。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将分享、互动、情景模拟等融入教学。

  在教授《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当代中国与大国关系》《中外关系史》等课程时,张世均深挖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与家国情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他还特别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找准契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老师的课引人入胜,我们常常听得入迷。”一名学生说,张老师的精彩演绎让大家仿佛置身历史现场,切身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爱。”是张世均一直秉承的准则。在生活中,他总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他耐心地陪伴、鼓励和引导。

  去年9月,在西南民族大学教工食堂的小圆桌上,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向张世均报告新学期的目标与规划。“张老师,课题提纲我又交了一次”“这学期我必须要完成5个任务”……这是张世均带学生的“老传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约上指导的学生,大家在饭桌上谈天说地,分享收获与困惑,而他在这一过程中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校园里常常有张世均与学生并肩而行的身影,有时是课间楼道里的几句关心问候,有时是路边长椅上的倾心交谈……面对学生的疑问,张世均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一些困惑我很久的问题,张老师几句话一点拨,我便茅塞顿开。”一个学生说。

  一次次的真心交流,让张世均成为不少学生的知心好友。

  “一个微表情、一句闲谈,我就能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张世均来说,敏锐观察到学生情绪、适时疏导学生心理,是老师的必备技能。

  学生小卡有点不对劲,在课堂上时而走神。张世均发现后,和小卡认真谈心沟通。当他得知学生是遭遇挫折才产生消极情绪后,张世均以自己勇敢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人生经历激励小卡。

  在张世均帮助下,小卡重新振奋精神,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前往新疆和田任教,成为了像张世均一样辛勤耕耘、关爱学生的老师。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从教37年来,张世均在科研道路上艰苦探索,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如今,我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学术研究转向科普。”在他看来,科普对民众的实际意义和普惠作用十分重要。

  张世均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将老年人疾病的防治知识以汉藏文对照形式出版。“做这件事比写一篇纯粹的学术论文可能更有意义。”他说。

  “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张世均连续多年带领学生深入地方调研。“把课堂搬到民族地区去,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他常常教导学生,要把研究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以实际问题引导科研工作,着重解决实践难题。

  在与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充分感知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认识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要当好民族团结的“示范员”,力争做好民族团结的践行者,练就过硬本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临近春节,张世均组建的微信群十分热闹。看着学生送来的祝福,他的脸上满是笑容,“做老师体会到的幸福,是别的职业给不了的。”他说。

  面对荣誉,张世均说:“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本分。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编辑:刘学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