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来源:中国民族报 魏爽 发布日期:2023-01-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和实生物,和谐生美”。大美青海,美在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更美在青海各族儿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牢记嘱托,不负厚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全省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描绘了一幅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生动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赞歌。

 

  从“心”着力久久为功 共画民族团结“同心圆”

  今天的青海,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亲如一家。

  1月的青海大地,天寒地冻,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却是暖洋洋的: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盘绣园内,土族“绣娘”们正用勤劳的双手绣出五彩人生;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忙碌的身影、彩色的毛线穿梭成织,融汇成激昂的乐章;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牧民们围坐在新居,说变化、话团结、感党恩;在多民族融居的西宁市文汇路街道的文亭巷社区里,各族群众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年文体活动……

  团结就是力量,同心创造奇迹。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的省份,青海在全国率先成为所有市州和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省份,青海民族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青海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张张鲜艳的石榴剪纸、一幅幅充满童心的爱国画作、一首首经典的爱国歌曲……走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园林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扑面而来:校园里各族师生和睦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黑板报、丰富多彩的民俗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墙让人目不暇接。“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我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园林小学校长张文华说。

 

  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让“石榴籽”抱得更紧更密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进入新时代,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就必须夯实民族团结之根,筑牢民族和睦之魂。

  “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我们要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将社区建设成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家庭。”2022年11月14日,在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冷湖路社区“石榴籽”家园,该社区党委书记刘毅正向辖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近年来,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社区网格化和民族工作融合管理机制,通过传统节日一起过、团结故事一起讲、大事小情一块议、困难群众大家帮等活动,让社区民族团结氛围日益浓厚。

  “这些年,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现如今,我们牧民都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屋,吃穿不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哇赛乡折安村村民吾东高兴地说。

  民族团结的花朵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青海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成260个社区“石榴籽家园”,建立社区民族之家,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活动。健全有利于各民族嵌入式居住的政策举措,推动形成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丰富精神文化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

  青海坚持把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持续推进“法律七进”。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政策法规,把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适时转化为民族工作政策法规。

 

  全面发力提质增效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青海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新局面。

  走进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泉村,一方方小院楼顶错落有致,公路沿线独特的民族风格建筑、新建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正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吸引着远方游客前来观光。村庄美了,产业旺了,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民族团结是发展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继续探索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新路子,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洪水泉村党支部书记马富山说。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办事处建设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从家庭矛盾到邻里纠纷,从‘家长里短’到‘烦心事儿’,居民都可以来社区服务大厅寻求帮助。”建设路社区主任林慧珍说,他们充分发挥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作用,开展矛盾纠纷联调,各民族党员代表作为群众的“暖心化解员”,社区大部分矛盾纠纷都可以就地及时化解,社区和和美美,大伙儿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系统观念统筹协调推进。坚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业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等有机融合,编制实施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等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领域事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水平逐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种下团结“石榴籽”,浇灌民族“幸福花”。如今,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大地上,各民族繁衍生息、融合发展,细心浇灌着常开长盛、沁人心脾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绚烂之花,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刘学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