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过年还热闹 让非遗更闪亮——记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王 彬 发布日期:2023-02-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古城老街变非遗长廊,精彩表演引众人驻足,名家荟萃论守正创新……2月16日至20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简称“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展现精湛非遗技艺,提供专家学者交流平台,让市民游客在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中充分领略了非遗光彩。

  沉浸体验 非遗玩得转

  享有“六楼骑街天下名”美誉的榆林老街韵味独特,承载着榆林的发展史和文化底蕴。2月17日,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开幕式前夜,非遗大集在榆林老街开集。市民游客沿着老街一路走去,时常被曲艺表演等吸引,又或深入展馆,一探各地非遗特色与精妙。

  此次非遗大集设置了4800平方米的非遗精品展馆,包括三秦街、河洛街、天府街、齐鲁街4条特色非遗街市,与榆林老街集市映照相融,此外还推出了非遗展演和红色非遗展,100多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摊铺、各级非遗传承人500余人,展示了203个非遗项目。作为主宾省单位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都带来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非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非遗大集的参观人数已达60万。

  “展馆中,在参观的明线外,还有一条游戏的暗线。您可以从‘艺人登记处’取卡进入游戏,到‘艺人之家’赏民俗,跟着艺人学说唱,走完全程将还会获得一枚纪念章。”河南省非遗保护和智慧化中心副主任白露一边耐心地介绍着游戏规则,一边将参观者引至“亮书台”。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陈胜利和他6岁的孙女陈尚恩正同台演绎《司马光砸缸》和《玲珑塔》片段,落落大方的台风和清新悦耳的说唱,着实出彩,让观众听得入了神。“我希望将来能成为马街书会的‘书状元’,在更大的舞台上唱响河南坠子。”陈尚恩这位小小传承者已经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四川天府街按照茶馆样式设计,处处透着“巴适”气息;山东齐鲁街仿照书院布置沉浸式空间,诠释孔孟之道……山东省菏泽市鲁西南鼓吹乐民间艺人潘爱民专程来逛精品展馆,希望在非遗大集寻觅当地特色乐器。他认为,老街化身实景式非遗商业街区,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令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游览和消费中关注非遗、爱上非遗。

  碰撞智慧 非遗传得开

  弘扬时代价值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命题,守正创新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紧跟非遗研究前沿,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举办了非遗论坛,众多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围绕非遗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开了深度交流。

  “非遗具有传承性、时代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的文化标志和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原文化部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认为,非遗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价值和魅力。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认为,近年来我国吹起了一股强劲的“国潮”之风,非遗元素大量进入产品设计领域,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现代审美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让年轻人普遍接受并喜爱。“保护传承非遗,就是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艺先立魂,非遗保护传承,第一紧要的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立起来。”雒树刚表示。

  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兴起,为非遗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许多非遗传承人和老字号试水直播,找到了新赛道。不少年轻人也通过短视频,找到非遗传承人拜师学艺。抖音集团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李三秋表示,短视频平台可以帮助手艺人和年轻的非遗创作者,通过创新传播手段,连接更多资源,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得到更好的传承。

  “要保护性利用,在利用中传承,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注重技艺传承,更要注重精神保护;要亲力、亲为、亲身感悟,既发挥传承人主体作用,又要注重大众实践。”陕西省档案局原局长、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民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领说。

  接续美好 非遗“火起来”

  “这几天,从全国各地到榆林游玩的游客特别多,比过年还要热闹,真没想到能在榆林欣赏到各地非遗。”榆林市民吴玉河感叹。

  80岁高龄的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这次来榆林,表演了《泰山石敢当》,很快就收获了一批新粉丝,其中不乏青少年。“我从8岁就开始学习皮影,现在已有70多年了。这几年,看着年轻人参与到皮影制作中,还玩出了不少新花样,我特别高兴,非遗保护传承与时俱进,才能传得开、留得下。”范正安说。

  “山亲水亲人最亲,三弦一弹唱乡音,咱是说书唱曲的人,踩着黄土走千村……”陕北说书《咱是说书唱曲的人》以流行乐方式演绎传统说唱,令人耳目一新。该作品的主要创作者、横山区文化馆业务干部孙占东这几年没少“折腾”。从改变人员编排方式、扩大演出规模,到加入贝斯、吉他、马头琴等合奏,广泛借鉴声腔,他一直在探索陕北说书走近年轻人的方式。“我们得敢于创新,道出新时代新生活的新面貌。”孙占东介绍,每次集中创作,他都尽量让不同年龄的说唱艺人参与进来。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启发,让说唱艺术登得上台面、走得进生活。

  匠心、技艺、精品共聚一堂,搭起了非遗保护成果创意展示的大舞台。技术、创意、传播实时在线,扩大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影响力。非遗保护传承“年轻态”也收获了人们的热情支持,形成了线下、线上合力发展的火热景象。

  非遗大集开集当天,四川参展团统计了当晚非遗产品的销售额,几个小时内就达到了5万元。其中,新繁棕编、立江腊肉、龙玲剪纸、成都糖画等非遗项目的新品,特别受榆林当地群众喜爱。各大网络平台的推介也不断提升中国非遗保护年会的热度。“非遗人之家”平台对中国非遗保护年会进行了全程实时转播,并邀约多位网络达人助力非遗传播、直播带货等。据统计,线上与本届年会相关信息的总点击量已超6亿。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