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桃源”
来源:中国民族报 罗鸿 发布日期:2023-03-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羌寨阳光 (油画) 步健

  汽车出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朝北进入更深的峡谷,道路两旁的山势更险峻逼仄了。我们此行是去汶川县海拔最高的大门村羌寨,找一位能写会算的王会计,请他讲一讲他们的村子和村里的故事。时值冬日的午后,阳光给山坡上一片片黄绿的衰草镶上了耀眼的金边,我们一路上仿佛在追着太阳走。

  一

  这是一条水泥乡道,内侧傍着峭壁,外侧有稳固的铁护栏。我们沿着“之”字形路线往上行驶,转了几个弯以后,司机刘师傅笑道:“我们的目的地就是对面的山尖上吧?”我把头探出窗外,朝着他说的方向看了好一会儿,隐约看到有几处房檐,不禁笑道:“那都要挨到云彩了,应该是理县的方向吧,不会那么远哦。”刘师傅说:“有9公里山路呢,我估计至少要到那里。”我顺便望了一下窗外,这一看心里顿时缩紧了,脚趾头也开始发颤。护栏外就是高高的悬崖,乍一看,甚至觉得汽车在凌空行驶。我怕影响刘师傅开车,赶紧闭上嘴,也索性闭了眼小憩。

  车子却忽然停下了,原来是一群村民在修路。有人在路边填补着坑洞,有人在砌堡坎,他们的衣服上布满了灰尘,脸上却挂着平和朴素的笑容。

  我们的车要等道路转弯处的挖掘机把一堆碎石挖走后才能通行。刘师傅向他们打听王会计家还有多远,一位大嫂指了指正前方说:“不远,过去那个垭口就到了。”她的手势让我想起平常问路时常听到的“前方大概两百米”之类的话。可她指的是对面的那座山啊,我不禁莞尔。

  路通后继续前行,很快车子已到山梁上,我回头去看来时的路。群山巍峨相连,上面有一道道“之”字形的白线连接到山底,隐约能看见山路的起点。刘师傅喃喃自语:“他们住在这么高的山上,怎么不搬到山下去呢?”其实,我心中也有这个疑问。

  终于进了村子。冬日的阳光从厚重的云朵里射出道道光芒,山风呼啸而来,王会计站在家门口的果园旁迎接我们。他脸色黝黑,笑容朴实,戴着一顶棕色的牛仔帽。王会计是地道的大门村果农,除担任村里的会计外还身兼数职。他说自己今年61岁了。

  王会计的小院干净整洁,傍着山岩,前面有一小片李子树果园。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树干泛着光泽,宛如一条条健壮的手臂。在一棵树下放着的一个废弃的水泥桶,里面竟长满了小仙人球。

  王会计在这偏远的山上开了网店,业务可谓包罗万象。墙上挂着“便民服务指南”和“网络代购流程”的海报,大概介绍了他的小店可以提供的服务:农产品代销、百货代购、缴费订票、信息发布、无线上网,等等。

  在山下,这一系列服务得多少人才能做到啊,但在此地,王会计一人就可以完成。看着海报,刘师傅和我惊叹不已。王会计却谦逊地笑道:“我们这里人少,有些业务还没有开展。”

  王会计的大儿子毕业于医科大学,小女儿考上了公务员,还有一个儿子在汶川做工。老伴去帮忙带孙儿了,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人。

  王会计本名王明文,高考时差几分上线,他便回到村里当了村小教师,一个人教一个班,语文、数学、科学……什么学科都教,一教就是17年,村里好多人都是他的学生。后来,村小合并到镇上,他便做了村里的会计。虽说是会计,但村里的各种事务,不管是起草文书、计算村民的年底分红,还是策划各类活动、协调村民之间的关系,大多离不开他。他喜欢钻研,电脑上最基本的办公软件他都会操作,而且全是自己看书琢磨自学的。真是令人敬佩!我望着墙角书架上各类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籍和文件,终于忍不住提出了那个问题:“你们住在这么高的山上,自然条件不好,交通也不方便,怎么不搬到山下去呢?”

  王会计对我的问题感到十分诧异,他很自豪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俗话说,‘大门村,太阳落山,门都关不赢’。我们这里阳光充足,种出的花椒、李子,品质都好得很。”

  二

  大门村位于东山上,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直到黄昏的最后一缕阳光,大门村都能照单全收,村民们充分享受了阳光的恩宠。那些在山阴处的村寨,太阳落山时分,村民们会趁着天未黑,从地里返回家里;而在大门村,太阳落山就意味着白天结束,以至于村民们转身关门都来不及,一刹那天全黑了。这就是“太阳落山,门都关不赢”的来历。

  简单的俗语道出了大门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日照时间长,种出的水果水分足、甜度高。这里的花椒颜色鲜亮、麻味十足,多年前就远近闻名。因为阳光充足,大门村的土豆也比别处的更粉糯。其他村寨的人们都很羡慕大门村村民。

  王会计告诉我们,2008年前,大门村还在山顶上,如今他们称那里为上寨。那时候,他们的房子大多是传统的碉楼。家家户户靠着养猪、养鸡以及种植土豆和少量的花椒,有一些微薄的收入,人均年收入不过六七千元。2008年地震时,房屋坍塌,三位乡亲不幸遇难,还有好几位乡亲受伤。村民们因此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除了几户村民选择投靠亲友、到山下自谋生路外,其余全都留下来重建家园。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部分村民选择在离山顶约5公里的平地上建了现在的村子,还有一部分村民零散地住在东山的其他地方。广东湛江对口援建,为村里提供了上千万元资金,援助修建了通往山下的村道,也就是我们来时的那条9公里长、有护栏的水泥路。当地政府还先后送来了红脆李、青脆李、花椒等树苗,也提供了技术指导。

  在大门村村民的培育下,那些树苗长出新芽,抽出枝条,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几年过去,李子树开花了,东山上仿佛多了一片又一片的美丽云霞。

  现在,大门村已有450亩红脆李、90亩青脆李。每年9月,李子相继成熟,东山的树上全都挂满了果子。此时,果商们就像商量好了一般,从四川各地、重庆、贵州甚至更远的山东等地奔赴而来。他们到各家各户的地里看李子、尝李子,也商议价格。等达成协议后,约定采摘时间,乡邻们就都来帮忙了。于是,今天大家一起帮王家,明天又一起帮李家,就这样,以迅疾的方式,把整个村子的李子送到货车上,再由货车运往四面八方。

  李子的丰收带来收入的增长,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地震后曾经选择投亲靠友的几户村民又回到大门村。其中有一位叫陈志平的,他家的房子在地震中遭到严重毁坏,他带着全家人住进兄弟的家中,后来在汶川城郊的郭竹铺修起了房子。有一次,他回大门村看到李子树长势良好,也了解到政府对大门村的帮扶情况,便毅然搬回村里,开始勤勤恳恳地研究科学种植李子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种植的大片李子树都挂了果,滋味甘甜。去年他家卖出了两万余斤李子。

  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李子的糖分积累多,“嘎嘣”一声咬开,汁水迸溅,一不留神,手里都溅满了黏糊糊的糖汁。每年9月,成千上万颗李子从蜿蜒的村道上离开,把甜蜜的滋味带到全国各地,带向千家万户。

  除了红脆李、青脆李,还有花椒。一到盛夏时节,这里种植的“大红袍”花椒就会红遍山林,到处弥漫着椒麻味。汶川种植花椒的历史悠久,花椒的品质极佳,在国内享有盛誉,而大门村的花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光照强,大门村的花椒色泽更红亮,气味更芳香,麻味更充足。曾经,这里的花椒卖过每公斤210元的好价钱。采摘花椒比采摘李子讲究得多,要等晴天无露水的时候雇人抢收。每年花椒采摘回来,晒在院坝里,各地的商贩很快便慕名而来,看货、议价,热火朝天,好日子就是这么红火起来的。

  我站在山梁上环顾四周,群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春天很快就要来了,这里会更美吧?阳光下,一树树李花绽放,宛如仙女织出的一匹匹锦绣;成群的蜜蜂嗡嗡地哼着歌,在花丛间穿梭飞舞;村民们在树下劳作、谈笑……那是多么动人的场景!我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这个“桃源”不在世外,在汶川的高山上。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