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羚蔚 发布日期:2023-03-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春回大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学的校园里,书声朗朗。汉、维吾尔、回、东乡等14个民族的2700多名师生,在校园里共同学习生活,共同成长进步。

  近年来,十二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聚焦主线,强化思想育人

  “1959年,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二二二团正式创建。一代代兵团人在这里书写了建设祖国、守卫边疆的壮丽篇章。”近日,伴随着讲解员生动的解说,二二二团子女学校的150余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走进团文史馆,开展以“踏寻红色之旅,传承兵团精神”为主题的“党带团、团带队”活动。“老兵和知青挥舞着党旗迎面走来”浮雕,地窝子、排碱渠、冰湖水库等军垦主题照片,生动诠释着老一辈军垦战士“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精神,让各族师生深受教育。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各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引导各族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持续推进党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党建+民族团结教育’‘党建+文化建设’等特色品牌;开展红色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十二师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杨霞表示。

  截至目前,十二师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个,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示范学校2个,师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示范学校5个。

  文化浸润,加强文化建设

  “阿娜(妈妈),我住在4楼,宿舍是4个人一间,还有柜子、桌子和独立卫生间,很方便,环境非常好。”在十二师中学疆内初中班七年级学生宿舍里,来自喀什地区疏附县的古力谢依旦,通过视频给妈妈介绍在校生活情况。她将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初中生活。

  自2017年起,十二师中学已累计接收七批次约600名喀什地区的学生进入疆内初中班学习。班级实行混合编班,各族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疆内初中班升学率达100%,近150名学生进入其他省市新疆高中班继续学习。

  “老师们白天授课,晚上辅导作业,平时做思想和心理疏导,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十二师中学党支部书记方艳丽介绍,学校实施“教育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家族、改善一方教育生态”的“四个一”工程,形成了“五同五融情”(各族师生同读书、同唱歌、同跳舞、同过节、同活动,感恩融情、学习融情、娱乐融情、交流融情、成长融情)的浓厚氛围。

  十二师各学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教研、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设置“红烛图书角”“石榴籽阅读吧”等特色阅读区域;用争当小讲解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组建书法社、孔子学堂等社团,开设棋艺、国画、琵琶等特色课程,开展“粽叶飘香”“浓情中秋”“融情春节”等主题活动,用中华文化浸润广大师生的心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二师教育局副局长扈航表示。

  协同推进,完善工作格局

  说起德州援兵团教师王晓波,头屯河农场学校的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带着家人一起来援疆的王老师,真是个实在人。”

  2020年3月,德州物理教师王晓波作为山东支援兵团教师队伍的一员,来到头屯河农场学校,担任学校副校长兼初三物理老师。他将山东的教学资源争取到学校,推动两地教师结教研对子、开展交流活动。针对学校急需数学、语文科目教师的情况,他说服作为数学老师的妻子刘晓云加入支教队伍,成为头屯河农场学校的一名教师。

  自2020年以来,山东省加大“组团式”教育支援兵团力度,累计遴选210余名教师到十二师支教,在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

  近年来,十二师各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学校学习生活各环节,形成以学生为“轴”、校园内外为“翼”、协同推进的青少年“筑基”工程格局。各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统筹规划,各党支部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运作模式;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相结合,高标准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主题系列活动;创新打造文化润疆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对口援疆机制,全师12所学校与山东省20余所学校“手拉手”,搭建鲁兵“互联网+教育”平台。

  “我们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细里做,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杨霞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
  • 从百年党史展看民族团结进步
  •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民族报连发十评!重磅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