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内涵 多元呈现新时代刘三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广西日报 宋安群 发布日期:2023-03-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彩调剧《新刘三姐》在传承发展广西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以新的内容与形式塑造了新时代刘三姐形象。谢江波/摄

  又是一年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歌节的主旨内容,总是与刘三姐、与山歌,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今年三月三山歌依旧飞扬,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代言人黄婉秋在歌节前夕溘然长逝,“到天外传歌去了”。真是:漓江漓水平如镜,照见云上传歌人。三姐传歌天外去,影在歌在不离分……

  对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我一直这样表述——她的相貌是天仙,她的声音是天籁,她的智慧是天赋,她的俏皮是天然,她的人脉是天缘,她的反抗精神是天生,她是会唱歌的美神维纳斯,她是给苦难人间带来祥云和福音的天使。她的天籁真趣和原始活力,唤起了人们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唤起了人与人都能亲和的冀望,也唤醒了人们与生俱来的向往自由的天性。

  刘三姐这一艺术形象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全广西大演大唱《刘三姐》的群众运动以及南宁举行大规模的《刘三姐》会演结束不久,柳州市的彩调剧和广西歌舞团的歌舞剧《刘三姐》在全国巡演,而后由黄婉秋扮演“刘三姐”的同名电影在全国放映,旋即卷起了规模空前的“刘三姐旋风”。那时正当困难时期,电影《刘三姐》给全国上下紧张的精神空气注入了一口新鲜的活气,让人们一展笑眉,让苦熬困顿日子的民众缓缓纾解心中块垒。前所未见的刘三姐形象风靡全国,震荡海外,令人耳目一新,获得了海内外观众的极大欢迎和喜爱。广西戏剧、广西歌舞、壮族山歌、刘三姐、黄婉秋……这些文化符号获得了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辨识、热爱、尊重和认可。

  戏剧和电影《刘三姐》甫始掀起席卷全国的旋风,不久却偃旗息鼓,经历了十年的凄风冷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刘三姐文化”才重新振奋,广西从上到下、各行各业都聚焦推崇刘三姐这一地方文化的象征,合力扩展刘三姐精神和文化的影响,创制带有刘三姐元素的各种产业,渐渐营构了具有民族地域意义的刘三姐艺术谱系,终于形成了具有推动历史文明进步的刘三姐文化。正是“保住三姐保住歌,姐是钢刀永不折。姐是钢刀永不钝,众人捧刀众人磨”。可以说,刘三姐文化是广西各民族的魂魄,是民间文化生命力坚硬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时逢盛世的成果。

  刘三姐文化,简言之就是以山歌为表征、刘三姐为母题的民间文化。这一母题,是张力很大的可以扩散出若干子题的主题。这一概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了《刘三姐》产生的原因所在,还有作品的主要内容所在,这些都是后人应该传承的《刘三姐》文化精神。

  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广西民间文化,它禀赋有永恒魅力和天生坚韧,禀赋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正是当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民间的合力,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的协力创制,才产生了艺术品质历经岁月颠扑不破的戏剧和电影《刘三姐》,产生了能替广西各族人民代言的刘三姐这一熠熠闪光的艺术形象。

  刘三姐文化长盛不衰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忠于天、忠于地、忠于自己民族、民众;信守人性,坚守内心,痴守稔熟,固守本土,执守乡村,一言以蔽之,就是沉浸于包括山歌在内的民间文学、民间文艺里,让精神放飞在自家文艺田野的天空中。许多时候,民间立场、民间文化不需与什么文化公开博弈,坚持做自己,坚持活下去就是胜利。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你拿竹篙我拿桨,随你走到哪条河”——以歌代话,以话代歌,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唱山歌,理直气壮自由表达。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珍视与乡邻融洽、团结、和睦、友善相处的关系。

  “你爱莫家钱财多,穿金带银住楼阁。何不劝你亲妹子,嫁去莫家做小婆”——甘于淡泊干净的草根生活,拒绝黑恶势力金钱和享受的诱惑,不巴结、不阿谀权贵的气节。

  “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鲜明的阶级立场,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民间态度。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质朴、纯真的爱情、家庭、人生观。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眷恋乡土的劳动生活,对美好愿景的无限向往。

  这一切,堪称《刘三姐》文化的真谛。几十年来,广西各族人民一直感知深切、沉浸其间,秉作圭臬并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地传承贯穿在改天换地、劳动生产、待人处事、日常生活和节庆仪礼之中。广西当今之所以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经济发展,能成为民族团结的示范地区,之所以青山绿水如此充满新奇的魅力,诚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其间,大力倡导刘三姐文化,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刘三姐文化,其优秀、宝贵,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是得到广泛认定、认同和接纳的。它是民族文明传递的源泉,是最为活跃的民族元气,是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动能,具有民族团结的凝聚力,禀赋着历史的重量,越来越受到广西和全国人民的珍爱。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6月给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的回信中说: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总书记的回信给我们提出了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刘三姐文化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应当抓住传统文化振兴的机遇,抓住刘三姐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打造公众熟知并认可的刘三姐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的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过去数十年间“刘三姐”掀起的热潮,正是由于结合了时代的需求作出了创新性的开拓。刘三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应止步于仅满足于沐浴昔日《刘三姐》余晖,应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更多刘三姐文化精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传播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如何更多元、多行业、多产业地扩展刘三姐文化的影响,再度掀动令全国为之震荡的新一轮的刘三姐旋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等待着我们交出令广西,乃至全国都满意的答卷!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