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多举措增强文化认同——厚植中华文化基因 培固民族团结根脉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俊义 发布日期:2023-03-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春3月,行走在贺兰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恰如百花争艳、姹紫嫣红,交织成生机盎然的美景。生活在这里的汉、回、彝、白、布依等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近年来,贺兰县坚持以文化人、凝心聚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

  文化铸魂,提升文创品质

  打开“魅力贺兰”应用程序中“石榴云”板块,身着红色肚兜、萌态十足的IP形象“和和”频频亮相,海量内容令人目不暇接。

  “和和”是贺兰县设计开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宣传形象,取自“贺兰”的首字谐音,意为民族和美、邻里和睦、家庭和气、社会和谐,表达了全县各族儿女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中,贺兰县创新打造《和和话团结》特色宣传品牌,制作一系列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的短视频,推出“和和”手偶、水杯、鼠标垫、口罩等10余款文创产品,让民族团结小使者“和和”走到各族群众身边、走进各族群众心里,也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

  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以文兴业。贺兰县还建设了集创作、传承、展览、培训、文创产业孵化和交流为一体的文创基地,按照“1+N”模式,打造宁夏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延伸建立10家文化艺术交流基地。通过组织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惠民演出、剧目展演、书法美术、主题征文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各族文化交流互鉴、交融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创基地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和企业支持,坚持公益性原则,连续举办三届书法、声乐、舞蹈、器乐、朗诵五项赛事,每届参赛选手均超过1000人次。通过五项赛事,小手拉大手,让民族团结走进每个家庭里。

  丹青翰墨展画卷,石榴花开向未来。广大文艺家和爱好者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剪刀为情裁出一幅幅“中国红”,以丹青为境绘出一幕幕“中国美”,以笔墨为意写出一股股“中国风”,以文艺为媒凝聚一颗颗“中国心”,以家国为情激荡一缕缕“中国魂”,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激发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热情与斗志。

  文化传承,培育自信之根

  贺兰山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贺兰县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态势,境内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融合发展、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传承和弘扬的。贺兰县大力挖掘各民族文化特色,设立王永红泥塑、乔海英葫芦烙画等非遗传承基地。建成文创基地,涵盖花儿、剪纸、戏曲、皮影、民族体育等16个门类32个非遗项目。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非遗产品研发,2022年扶持泥哇呜、葫芦烙画共计10万元。盘龙石榴瓶、石榴籽葫芦烙画等一系列非遗作品,寓意民族团结、枝脉相连,丰富和拓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

  因与“福禄”谐音,葫芦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在贺兰县非遗传承人乔海英手里,葫芦已然成了画纸,烙印了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的葫芦,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带着葫芦烙画,乔海英进校园累计23次,覆盖各族学生1000余人次。

  “能成为乔老师的学生,我感到特别光荣。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体验葫芦烙画,感受非遗之美。”贺兰一中初一(二)班许安然说。

  依托名人工作室和文艺家协会,贺兰县开展“贺兰山岩画、黄河泥塑、剪纸、刺绣、篆刻、葫芦烙画”等非遗项目传习活动,精心培养“接班人”,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使中华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文旅融合,释放文化魅力

  星光村位于贺兰县立岗镇,有着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星光村依托“星光”元素,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打造了以星座命名的高端民宿,并配有望远镜、观星台。如今,每家院子都有不同的主题,研学、游乐、住宿、休闲的需求都能被满足。

  “这是我们打造以星空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灵魂的文旅项目,共有民宿36个,分别由24节气及12个星座命名。”星光村党支部书记黎伟介绍说,民宿项目还与贺兰县文化馆共同合作,打造100平方米非遗工作站,为非遗传承项目引进预留空间。

  立足“贺兰山下、黄河岸边”优势,贺兰县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擦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招牌”,深入挖掘银川市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结合实际围绕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民俗等内容,推动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化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在景区景点开发推广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形象衍生产品。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景区不断延伸。在贺兰县稻渔空间打造彩色长廊、“团结号”观光火车、“民族团结路”等景点和“56个民族长廊”等景观,设计创作了“石榴籽”“哪吒闹海”等稻田画30幅。在金贵镇牡丹花乡打造精品牡丹观赏区、花乡小院、儿童乐园休息空间等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抬头可以看、随手可以学、处处能感受”。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贺兰县深入挖掘收集整理民族团结相关文史资料,广泛调研考察现有旅游景点展馆展厅,将其融合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用图片影音、老物件等资料,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融入景点解说中,与旅游线路同频共振,讲好民族团结动人故事,为乡村旅游赋能,为民族工作助力。

  文化嵌入,提升文明素养

  欢快的节奏、优美的舞步,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这是目前贺兰县富兴街街道马家寨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节日’庆三八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的场景。唱歌舞蹈、乐器独奏、快板小品等节目轮番上演,更有居民自发组织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唱出幸福生活主旋律,唱响浓浓爱国情。

  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共融展新颜。贺兰县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释放“动能”:在星光村举办非遗作品展暨2022年“非遗购物节”,通过非遗体育项目竞技、黄河文化广场舞大赛、秦腔戏曲表演等多项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和研学团队前往,累计接待各类游客6万余人次;在兰光村举办塞上火把节,与云南、贵州等地200余名外来务工群众共度佳节;在稻渔空间举办“农耕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冰雪嘉年华”等特色文旅活动,开发稻渔摄影赛、特产展销会、稻田旗袍秀等旅游产品,吸引各族群众共观田园风光、共尝生态美食、共学农耕文化,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育文化人,铸文化魂。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贺兰县高标准建设“石榴籽”思政课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全县中小学依托校园电视台阵地,以“红领巾讲民族团结”的形式,开展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等主题活动70余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班会30余次,组织全县45所学校参与“民族团结杯幸福在银川”征文大赛。同时,运用好《“石榴籽”故事丛书》等民族团结系列读本,采取唱歌谣、讲故事、吟诵诗词等多种形式,引导全县师生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贺兰县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在文化的沃土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