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形象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国宁 发布日期:2023-04-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强政策、制度等顶层设计,还需在“看得见、摸得着”“润物细无声”的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财产。IP形象在宣传教育、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方面的带动效能越来越突出,是新时代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要积极塑造彰显时代性、符合地域性、饱含故事性、具有形象感、体现品牌力的IP形象,使各族群众在“远则观之,近则感之”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四川省西昌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IP形象“同心籽”亮相市职工篮球联赛。 西昌市创建办供图

  彰显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各地在塑造IP形象过程中,应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具象化为IP形象的匠心设计。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设计发布了市、县两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6”IP形象,其中,银川市的IP形象“银银”以石榴为原型,头顶四瓣竖立的叶子寓意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银川市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公益广告、文创产品、新媒体及传统媒体中,“银银”的形象被广泛使用,走到各族群众身边,走进各族群众心里。同时,银川市进一步挖掘文化创意资源,打造更多文化衍生产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注入了活力。

  符合地域性。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IP形象征集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IP形象“同心籽”,是依托“彝海结盟”和“石榴籽”形象设计的,既体现了西昌红色历史底蕴,也突出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时代要求。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红石榴”IP形象“同心”,是石榴的化身,一颗颗饱满的石榴籽紧密环绕在它的头部,寓意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同心”沿用红石榴的配色,寓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各族群众生活红红火火。鼓楼区通过表情包、微视频等活泼新颖的形式推广“同心”形象,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民族团结。这些IP形象具有地域适宜性和文化适切性,多维呈现了区域地理特征和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

  饱含故事性。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IP形象不仅要有引人注目的时代性、艺术性设计,还要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丰富创意元素、体验场景,吸引各族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打磨图案、样态、名称等,用心勾勒出内涵隽永的中华文化符号,打造具有层次感的内容体系,在娓娓道来的镜像实描中,实现中华文化内核的具象延展,让各族群众在直观感受和近身体验中,唤起中华民族宝贵的集体记忆。

  具有形象感。一方面,要依托先进的融媒体、数字技术,形成造型简洁、内涵深刻、创意独特的外观设计,打造经典IP形象,构建适合在不同媒介语境中传播的IP形象谱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动员各族群众参与其中,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形象设计大赛、组织网友投票等方式,了解各族群众对IP形象的喜好,让IP形象具有亲和力,更加“接地气”。

  体现品牌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形象是主流意识形态公共价值的具体呈现,要开发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系列产品,保持其生命力。一方面,要在公益性宣传教育上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化标识,在街道、商场、旅游景点等公共空间建设IP形象体验场所,使“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理念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要在衍生性的商业化产品上发力,依据IP形象开发实用的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联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