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意义重大。要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立足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晓之以理,加强理性说服
长期以来,在西方话语霸权主导之下,国际社会、国外民众对中国的误解、误读并不少见,一些西方媒体在不同程度上唱衰、诋毁中国,我们面临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问题。打破这种局面,需要从“说理”着手。要面向国外民众传递真实声音,讲清楚中国之理,最大程度地消除国外民众对中国的误读,展现可信的中国形象。
要注重历史叙事,寓理于史,以史晓理。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以深邃的历史眼光,通过大量历史事实讲清楚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要加强现实叙事,寓理于事,以事说理。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各国人民。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讲清楚中国实践的逻辑之理,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要加强对比叙事,形成比较对话。国家形象塑造需要突出特色、彰显优势。要通过古今对比、中西比较,使中国形象更加清晰立体。要讲清楚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动之以情,加强情感沟通
“讲理”可能会给人造成刻板印象,“共情”却能够感染人打动人。既要秉持理性主义立场,解决认知维度的问题,也要注重情感维度的共情,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
要挖掘形象资源。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萌态可掬、深入人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儒雅和善,也展示了中国的开放包容。2021年,十多头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历时500多天完成北上南归之旅,“大象去哪儿”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这些可爱的形象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为可爱中国形象添彩。要突出更多形象标识,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激发更多情感共鸣。
要创新叙事方法。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便捷性、覆盖面广等特征,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为54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44亿。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重视平民化视角的国家叙事,用大众的力量讲述具有烟火气的中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喜爱中国。
导之以行,加强实践阐释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发展,将中国命运同世界命运相结合,将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相结合,引领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不断作出新的重大贡献。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进国际社会对“世界之中国”的理解,树立可敬的中国形象。
要阐释“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及成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产业联通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参与国家广泛欢迎和支持。如,“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以来,联盟成员用不同的语言宣传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唱响丝路“同一首歌”。要总结经验,搭建更多平台,记录、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变化,让共建“一带一路”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要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价值。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的深邃思考,是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这一理念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全球认同,为人类共建更美好的世界汇聚起广泛共识和前行力量。要面向世界讲清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实践效果,讲好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合唱”的生动实践。
要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但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要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阐释好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团结奋斗等浓缩着中国人民发展智慧的“关键词”。
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统一的,要从理论、情感、实践等层面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立体性、综合性认识,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思政部)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