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把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具体行动,持续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市域治理精准发力。内蒙古把市域治理现代化理念体现在城市治理、设计、规划等各方面,持续推进、精准发力。重点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建设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双子星座”,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格局,支持首府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各盟市立足发展实际,以人为核心深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涌现出“青城模式”“乌海样本”等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培育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综合性社区服务大厅、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域社会治理中心等微载体,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治理持续推进。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治理能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得牢不可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治理资源,加强生态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如,乌海市积极贯彻生态治理方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水量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一湖两海”治理取得积极成效;锡林郭勒盟遵循植被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草畜平衡生态治理工程,草原植被盖度和平均高度同比持续提高;鄂尔多斯市推进生态治沙增汇与光伏治沙减排相结合的双向碳中和模式,创新“草光互补”发展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更好实现“点绿成金”。
基层治理走实走深。内蒙古从优化机制入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完善“网络+网格”基层治理平台和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开展,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不断提升基层常态化治理能力和应急治理能力。如,内蒙古出台《关于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1.3万个嘎查村(社区)治理平台,推动党建网格和综治网格“双网融合”,城镇、农村、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赤峰市红山区持续推进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工作,共划分网格417个,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159个、网格党小组436个,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乌海市海勃湾区以建设聚力、和谐、绿色、智慧“四型”社区为载体,坚持把“网格五步工作法”运用到基层,推动网格全面承接网格内各类社会管理事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人管。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额尔敦乌拉嘎查“红色堡垒户”参与“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 图片来源:达赉苏木人民政府
边疆治理创新实施。内蒙古东西地域狭长,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边境地区居住着20多个民族的群众。内蒙古作为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全力做好守边护边、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等各项工作,以内蒙古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针对城区、农区、牧区、林区、边境、口岸地区多样化区域特点,内蒙古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着力打造“草原110”“戍边警务室”“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一批具有边疆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形成多部门协作、跨区域联合、军民警一体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格局。立足边境民族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差异化精准化政策,努力把边境地区的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提上来,吸引更多的人到边境地区安居置业、守边戍边,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祖国北疆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钢铁长城。
数字化治理深度嵌入。内蒙古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精细化管理,增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共享性,让服务管理更有效率、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如,内蒙古目前共有41个区直部门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政务服务网接入特色应用1080项,设置特色专题服务2400多个,“蒙速办”移动端累计可提供应用服务5300余项,11.6万个行政权力事项和43万个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进一网、能通办”,企业和群众只要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多多评·码上生活”便民服务平台,康巴什区每个街道、小区、商户,甚至每辆电动车都有专属二维码,手机扫码就能查询、定位、缴费、点外卖等,还可以点赞身边的人和事。该平台的多种打开方式丰富了城市的数字表达,平均每天100多个上传事项都能在24小时内解决,精准处置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深入推进“数字化+基层党建”“数字化+基层治理”“数字化+为民服务”三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智能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