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织就守边固防团结网丨榜样的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孙贵升 发布日期:2023-05-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横断山脉之南、七彩云南之西,有一座生态宜居的山水田园城市。汉、彝、傣、白、傈僳、布朗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居,243万各族儿女在这里团结奋斗,共同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共同建设祖国边疆美丽风景线。

 

昌宁县茶园采茶。 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供图

  这里,就是云南省保山市。保山市与缅甸接壤,毗邻南亚东南亚,国境线长170公里。近年来,保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织就守边固防团结网。今年1月,保山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延续团结基因,熔铸爱国精神

  走进龙陵县西山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红色时光长廊、党史人物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塔、朱家璧纪念亭……参观者在这里重温党的历史,感悟初心使命。

  保山的民族团结有着强大的“基因”。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的空前危机,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涌现出了一大批卫国英烈、建党先驱、抗日英雄等先锋模范,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效应,先后建成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李鑫故居、朱家璧故居、西山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各族干部群众5万余人次。”龙陵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陵县在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中树牢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强烈的爱党、爱国热情。

  龙陵县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是保山市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保山市坚持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进行保障。坚持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协同发展,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作用,把民族团结知识与党史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相结合,以党建引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同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截至2022年底,保山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10余万次、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980余期20万余人次、乡村干部培训1230余期11万余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读书班3000余期12万余人次,使“五个认同”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

  如今,民族团结意识深深融入保山各族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

  促进文化交融,共筑精神家园

  “这几年,我们社区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就是老乡们的热心肠。”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傈僳族干部蔡新装说,在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各族群众积极配合,热心给予帮助。

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芒颜村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现场。 胡春国摄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近年来,保山市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乡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了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保山市充分挖掘、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宣讲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往无前的坚定意志和反抗侵略、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建设宣传标识、展板、长廊5300多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9个、主题广场8个、主题街道30条,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了519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建成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2个,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37项、非遗传承人601人,推动各民族文化互嵌交融、创新发展。

  开展“普通话上街下乡进村寨”“小手拉大手、同讲普通话”“推普路上一起走”等活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创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全面达标。全市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90%以上。

  在边境一线实施“红色示范”行动,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让国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激发边境各族群众的家国情怀,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幸福荣光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了解乡村振兴等情况,强调指出,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近年来,腾冲市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将示范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村庄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工作相结合,重点打造司莫拉佤族村,先后实施了村内道路建设、文化活动场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提升、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项目。2022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万元。昔日的穷寨子蜕变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4A级景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像司莫拉佤族村这样蜕变的故事,在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同样发生。

  摆榔乡抓住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机遇,构建民俗旅游“周末经济”发展模式。“花濮公主”民族服饰、“道酬农庄”古树茶、鸡枞宴、小白龙蓝莓园等产业和自创品牌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推出以“玩在野鸭湖、住在布朗山”“善洲林场学、布朗山寨逛”等为主题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项目。2022年,全乡接待游客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旅游”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道路。

  司莫拉、摆榔民众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画面,在保山市随处可见。“十三五”期间,保山市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3.7亿元,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兴边富民、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整族帮扶整乡推进、高黎贡山移民脱贫发展等重点民生工程,狠抓交通、水利、通信、环保、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如今,保山市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牢记嘱托兴边疆”的实践答卷。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