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线,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报 马学智 胡少辉 发布日期:2023-05-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各族人民健康水平、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增强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是育人之根,爱国是立德之源。爱国意识是个体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华儿女都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要重视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当好“成大才”的强国一代。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中的“民族”指的是中华民族,要立足于这一根本基点,以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传播等方式,展现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样需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在组织制度层面,要以“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为引领,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旅游开发、全民健身制度体系建设,促进体教融合、体旅融合、全民健身等,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在发展形式层面,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保持民族传统体育之“魂”,借鉴现代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发展,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要在“术”的层面创新发展,还要在“魂”的层面传承和弘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好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价值,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高水平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根本保证。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补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短板,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实践功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要立足于基本国情,树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学科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学科理论、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将学科建设与文化传承、文化交流、院校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融为一体。要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化认同为时代坐标,交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体育答卷。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

(编辑:李翠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