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基于甘肃的调研
来源:中国民族报 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调研组 发布日期:2023-06-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甘肃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对甘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进行总结研究,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此,调研组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包括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了典型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甘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做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甘肃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超7400公里,公路总里程超过15.7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近5800公里,通信光缆、5G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人口大流动、物资大流转。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使各族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互嵌交融;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政策托底等,保障了各族群众可持续发展;东西部协作深入开展,有力推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拓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各地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就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扩充就业容量,努力实现劳动者稳定就业、持续就业、长期就业、转移就业、就地就业、充分就业,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各地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甘肃先后有1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南情歌》《临夏花儿》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反映民族团结的大型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获得甘肃优秀剧目展演“特别奖”,锅庄舞、洮砚制作、拔河、赛马等特色文化活动得到保护和传承。乡村舞台、广播电视“户户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拥有各级非遗项目70项,当地加大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发,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构建敦煌文化品牌,打造丝路旅游枢纽,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挖掘红色资源,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举办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探索“文旅+研学”模式,打造“重走丝路古道·研学民族文化”“多彩肃南·好客裕固族”地域文化品牌。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地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要素,组织编撰《蒙古族爱国戍边实录》《魅力肃北》《中华民族一家亲》等读本,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搭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部门单位党组织协同,驻区企业、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形成了社区抓面、支部抓块、小组抓片、党员抓点的工作局面。推行“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持续开展五彩志愿服务,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带头抓创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州级抓谋划督导、县市抓创新落实、基层单位出亮点树典型的工作格局。各地建立健全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和工作落实机制,健全完善单位年度报告、目标考核、会商研判、督查通报、命名表彰等机制。各级人大、政协每年专题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审议工作报告,开展民主评议。实行统战、民委领导干部包县、包单位督导制度,跟踪指导抓落实,定期通报进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推动创建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以“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为抓手,争取走在前、树品牌、创一流,出台一系列推进创建工作的文件,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远规划。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创建“十进”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主阵地,创新方式载体,做到“电视上有画面、报刊上有文字、网络上有信息、街道上有标语、路边有宣传牌、基层有宣传队”。天祝藏族自治县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建议

  总体来说,甘肃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重“强化”。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各族干部群众要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丰富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精准滴灌、润物无声。要开展讲究成效的实践活动,建设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到知行合一、实践养成。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约束监督机制、检查考评机制,规范选拔制度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式和方法。

  重“引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重“关键”。要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依托“百场万人”大宣讲等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培训,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宣传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全民行动,引导人人都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与者、践行者、维护者。要加强基础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各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重“提高”。要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要完善各民族文化交流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在交流互动中增进情谊。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方式,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思想修养、道德水平、文明素质,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调研组成员:王瑞萍、万积平、周芳、谈斐、徐玉钦。执笔:王瑞萍。)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