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花开 一路芬芳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综述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3-07-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李爱民摄

  这是一片在宁静中透着和谐的土地。45万各民族同胞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这是一片在团结中孕育希望的土地。各族群众共同经历了曲折与艰辛,更加迫切地渴望发展。对民族团结这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沧桑巨变。回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70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程,处处印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是给这片曾经发展滞后的土地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巨变,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各族儿女正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新海南州建设的火热实践,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稳步向前。

  旗帜是方向: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海南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海南州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学习调研、督查考核等长效机制,增强各地各部门齐抓共建的合力,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培植“爱教者必爱国、爱民者必爱党”的共识。

  ——坚持依法治理,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修订出台《海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

  ——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以“三约”“三治”为典型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果丰硕,“一核多元共治”的宗教治理“同德模式”在青海省推广,贵南县乡村治理在“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中走在前列。

  ——坚持把思想教育引导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第二十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坚持所有发展都赋予生态保护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意义,所有发展都赋予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从“国之大者、省之大要、州之大事”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要求使之细致入微地体现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海南州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工厂还是学校、家庭还是企业,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新村星罗棋布,一个个舒适宜居的幸福美丽家园拔地而起,海南州千方百计推动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也正是依靠这种“攥指成拳”形成的合力,海南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州县两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覆盖,并以冲刺的精神风貌,向高质量发展再次迈进。

  发展是富矿: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同德县巴沟乡下巴村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内油桃喜获丰收。

  同德县巴沟乡松多村党支部书记兰本加代表全体村民,站在海南州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的主席台发言时,谈及当下衣食住行及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崭新面貌,激动的热泪打湿了发言稿。

  从事传统藏族服装加工制作的卓贝夫妇,是“三江源”生态移民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两人在兴海县城开起了商店,卓贝主要负责打理店里的生意,妻子青措吉负责制作藏族服装,全家每月收入有6000元左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盛夏的海南州,风光旖旎、民俗多彩,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共和县环青海湖南岸的江西沟镇莫热村村民扎西,正忙着照料自己的宾馆,有时间还会给自驾游的外地游客当向导,收入颇丰。

  ……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便是一路感叹、一路惊喜、一路赞誉。一朵朵似锦繁花,一幅幅美丽画卷,记录着45万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曾经交通闭塞、设施落后、产业薄弱的海南州,悄然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州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2019年全州五县全部脱贫“摘帽”,1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整合落实各类资金9.19亿元,建设各类项目245个,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在全省率先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各族青少年学有所教。制定中小学线下教学“六步走”开学指南,率先开展线下教学,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民族地区前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各族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

  活力与希望,在如今的海南州随处可见、随时可见,但这并不是终点。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州抓住国家新一轮支持涉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推动资源优势实现转化升级,主动融入“东数西算”“东数西储”数据产业战略布局,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的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全州清洁能源装机总量2094万千瓦,占全省的52%;在建和新增核准清洁能源项目2220万千瓦。

  “云藏”大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77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访问量超过56亿人次。全力打造全省“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输”主力基地,全州清洁能源建设走在全省最前列。

  海南州扶贫产业园里的直播带货现场。

  同时,扎实推进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编制《海南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进“四地”融合发展、实现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战略规划》,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正确把握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打造“高地”、建设“四地”中起而行之、勇担重任。

  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出台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具体措施,推动各族群众跨区域有序流动。

  交融是力量: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制作传统美食“馓子”。

  近年来,兴海县敬老院先后投入8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使这所藏式建筑风格的敬老院成为近80位老人的温馨家园。敬老院院长尕藏多杰说,前不久两位80多岁的藏族老人先后去世,大家依照藏族风俗点燃酥油灯,为逝去的老人祈祷。

  兴海县民政局负责人南措吉是这个大家庭的常客,她说:“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到这里来看看。日子一长,和大家相处得像亲人一样,几天不见,我心里就会觉得空落落的。”

  距离海南州首府共和县10余公里的铁盖乡上合乐寺村,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和土族4个民族的村民。虽然语言和习俗不同,但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上合乐寺村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氛围。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上合乐寺村既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使村庄的整体风貌在简约、清秀中透出“乡愁”;又借助村道两旁的墙壁,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通过画廊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耳濡目染中,民族团结的理念、政策像汩汩泉水缓缓流进乡亲们的心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开展,助推了上合乐寺村的村风建设。为了脱贫致富,村里的青壮年多数外出打拼,但每到重阳节,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到村里,拿出在外打拼的辛苦钱举办“敬老节”,在村中央的广场上摆开宴席,为各族老人奉献爱心。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还与乡村的传统节庆活动巧妙结合,成为润物无声的大课堂。

  孩子们也在民族团结的沃土上,“根相连、手相牵”地成长起来。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有数千名来自全州各地的学生。从校门到走廊,从教室到食堂、宿舍,宣传民族团结的内容无处不在。这种持之以恒的滴灌式教育,让各族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与内地发达地区联手办学的过程中,学校以培养学生专长、保障就业为抓手,让学生学有所长、开阔眼界。

  无论是在乡镇、学校,还是在机关、军营,持续发力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聚起海南州各族群众铿锵前行的力量。

  多年来,中央和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江苏省的无私援青,让各族干部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以江苏对口援青真实事例为原型改编创作的大型民族歌舞剧《遇上你是我的缘》,前不久成功上演、广受好评。《千里和缘》等大型剧目也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并在江苏等地巡回演出。

  长期以来,海南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新时代治藏方略、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地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在全社会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讲好海南故事,展示海南风采,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海南州各族群众的共同目标。海南州人民讲团结、谋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海南州各族儿女必将接续奋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文、图除署名外均由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