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小学(中国画)钱松喦
岁月匆匆,我们在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上,总有一些值得回忆的人和事。又是一年教师节,我想起了曾经照亮我前进方向的每一位老师。
我是从古彝寨走出来的,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求学经历中,曾经遇到过很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呵护和关心我的好老师,老师们慈祥的面容,至今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在曾经培育过我的老师中,我永远忘不了家乡彝寨那所小学校里,教我识字的普普通通的启蒙恩师们。
我的家乡在滇中那气势磅礴的金沙江南岸一个山寨里。山寨四周是层层叠叠、连绵千里的雄峻山峰,四季翠绿的大山把山寨100多户人家点缀得更加美丽,让父老乡亲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环境里。寨子背后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包,山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古栗树,那些古栗树长得形状各异,庞大的树根盘根错节,像一株株硕大无比的牛肝菌,又像一把把遮天蔽日的巨伞。古栗树有着自己的诗情画意,也守护着我们曾经的岁月。
在那片古栗树旁边,有一片视野开阔的高山草甸。上世纪70年代初,在这片高山草甸上,搭建起了几间低矮的土木结构的房子,这就是我读小学时候的母校。
当家乡那一块块山地里传来丰收的喜讯时,县里分了一批老师到公社,公社又安排杨老师和蒋老师到我们小学任教,他们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在学校大门的门柱上,“安拉小学”几个大字,就是由寨子里的“秀才”、那时还是民办教师的杨老师用墨汁书写的。每天,杨老师在张木匠送来的那块黑板上,写上几个碗口大的汉字,然后耐心地教我们读和认。大约抽一袋旱烟的功夫,杨老师又把我们带到那片古栗树下,让我们在地面上练习写生字,我们一边认认真真地学习写汉字,一边编织着梦幻般的童年美梦。
杨老师和蒋老师的到来给母校带来了好运。他们进校不久,低矮的土木结构的房子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8间带有楼层的大瓦房。那时,乡亲们的生活还很贫穷,支付书费和购买铅笔、写字本都还比较困难。蒋老师擅长抓勤工俭学,寨子划了一片山地给学校,精明能干的蒋老师每周上劳动课的时候,就带领全校师生在山地里辛勤耕耘。劳动使学生们懂得更多课外知识,也让每个学生更加勤奋读书。山地的一部分收成用来养猪,学校每年卖上几头大肥猪,就基本解决了全校学生的课本和写字本费的开支。那时的小学老师,可称得上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教语文、算术,还要教美术、音乐、体育、劳动课。
从安拉小学毕业后,我第一次走出家乡那道山门,去山外中学读书。在那年夏末秋初,家乡山地里的苦荞、包谷进入收割的季节,高中毕业的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考取了昆明的一所大学。我成为山寨的第一个大学生,七山八寨的父老乡亲们都来祝贺我考取大学,为我高兴。阿爸阿妈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但我知道,笑容背后却藏着淡淡的忧愁。
是啊,在那时,阿爸阿妈每天早出晚归劳作,也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没有更多的经济能力供我到省城读书。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阿爸四处奔波也没有把我读书的路费和生活费找够。正当一家人为我读大学的费用而急得团团转时,那位曾经教我认识第一个汉字的杨老师赶来了,他先是笑眯眯地祝贺我考取了大学,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30张面额10元的人民币,说是资助我去读大学,希望我一定要完成学业,将来为建设家乡作贡献。那时,杨老师已经从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他把多年省吃俭用的钱送到我家,真是一种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我们一家人都感动得流泪。300元,在当时的彝寨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让我顺利进入大学读书,改变了一个彝家男孩的命运。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滇中一座小城工作。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我就赶去看望曾经教我读书识字的那几位启蒙恩师。
我今生今世都忘不了这些启蒙恩师,他们似一根根红蜡烛,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