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疆实践及启示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余鹏 发布日期:2023-10-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总结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经验,对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发挥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

  完善法规体系建设。2016年1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颁布实施,明确提出应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条例》等条例公布,体现有关民族团结新思想新举措的要求成为指导原则之一。2021年3月1日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进一步明确指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出“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融合发展、共事共乐”等要求。各地州市也相继出台规章制度,例如昌吉回族自治州制定《昌吉州关于“五年届满”重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施意见》,喀什地区出台《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等,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法规体系建设。

  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专班,加强统筹协调,例如喀什地委成立以地委书记、行署专员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统一安排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此外,自治区人大不断完善对法规实施的监督,创新监督方式,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调查,推动持续监督、跟踪监督、上下联动监督,强化监督力度和成效,增强监督工作的“刚性”,使法规的实施得到切实保障。二是加强法律普及宣传。将民族团结有关法律法规列入“八五”普法规划,充分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在全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法宣在线”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各级政府则依托新闻媒体、社区活动等载体,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大众参与度。

  发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干部教育实践。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自治区各级党委(党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脱贫帮扶”活动相结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作风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二是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各级党校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扩大办学规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的质量和覆盖面。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设立民族理论与政策特色学科教研室,打造以“大力弘扬爱国戍边精神”等为主题的多条现场教学线路,并将其纳入各类培训班教学计划;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班”等培训班;开展送教育下基层活动3000余场次;邀请知名院校专家学者讲授《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等课程。

  青少年教育实践。一是把好语言关。全区学前教育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在小学、初中采用国家统编教材,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现全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二是把好思想关。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设《可爱的中国》《简明新疆地方史》等地方思政课程,促进思政课有效衔接、螺旋上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建立思政课实践育人载体,讲好胡杨精神、兵团精神等。三是把好文化关。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引导青少年增进“五个认同”。四是把好实践关。在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扩大新疆与其他省份高校双向招生规模,推进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深入开展新疆学校与其他省份学校“结对共建”、中小学生双向参观学习和“手拉手”等活动,全方位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社会教育实践。一是开展全域宣教。面向全区广大农村、社区的各族群众,依托各种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形成全覆盖的大宣教格局。如2020年以来,喀什地区开展群众性宣讲9.8万余场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15.5万册;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的培育、选树力度。如截至2022年,喀什地区和昌吉州先后评选出上百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二是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打造出一批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文化阵地,实施“广电精品润疆工程”“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工程”,推出精品力作;深入挖掘疆内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三是开展温情暖心活动。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和援疆干部人才结对认亲等活动,推动干部职工与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在兵团系统开展“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推进兵地深度融合;推动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团场连队建设等项目,发挥兴边富民行动团结稳疆、富民兴疆的作用。

  发挥民生改善的基础作用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自治区政府持续扩大就业,尤其是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持续提升各族群众收入水平,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万亿元、增长7%,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自治区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21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现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就学全覆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全区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应检尽检”;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强化社会保障、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各族群众的安全感。自治区政府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工作,2021年以来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2020年以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实现100多万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发挥互嵌式结构的载体作用

  空间互嵌方面,在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各民族互嵌模式、互嵌格局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合理布局生活居住空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旅游业发展、农牧区两居工程和保障性住房等建设中,谋划嵌入式居住事项,2021年全区建成互嵌式村(社区)4783个、小区9223个。

  经济互嵌方面,以创业就业引领经济互嵌,培育特色餐饮、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形成各类互嵌式经营的夜市、美食街区等。2021年喀什地区打造互嵌式示范经济街区67个,昌吉州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等精品旅游线路5条。

  社会互嵌方面,发挥教育牵引作用,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混班混宿,实现各族青少年手拉手、结对子,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进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疆内跨地区就业、内地转移就业,引导各族群众在共事共乐中交流互嵌。

  文化互嵌方面,开展“流动博物馆”进乡村活动,推动优秀文博展览展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在社区和农村建设具有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城市雕塑、文化长廊等,增进文化认同;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

  心理互嵌方面,将“访惠聚”驻村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秉承“一次结亲、终身结缘”理念,深入基层,与群众谈心、交心,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困难诉求;举办“邻里节”、歌舞大赛、美食节等活动,不断强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

  基于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已有实践,新征程上,应大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新疆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增强党的建设、法治建设、文化教育、民生改善以及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将建设法治新疆、强化组织保障、培育精神根脉、完善治理格局、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融合,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最大合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与启示”(项目号2022-GMX-027)、新疆社科基金项目“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号22AZD009)阶段性成果。】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