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的树
来源:中国民族报 熊代厚 发布日期:2023-11-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山西太原晋祠的树,有历史,有诗意。

  读梁衡先生的散文《晋祠》,被晋祠的树所吸引。秋日的一天,我终于踏进了晋祠,迎接我的果然是一片绿荫。

  往里走,到处是古树,这些树,有的盘根错节,树干粗壮;有的老干新叶,浓荫如伞。位于水镜台旁的一棵大树,耸入苍天,让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我站在它的下面,抬头向上看,似乎看不到它的顶。民间用俗语“抬头掉了帽子(望太高了)”来形容一个东西的高,看来用于这棵大树极为恰当。

  树根处的标牌上写着:唐槐,树龄1300年,植于唐朝。这样的唐槐晋祠里有五株,均为特级珍稀古树。这些高大的槐树让古老的晋祠变得苍郁而青翠,幽雅而宁静,给游人带来愉悦和清爽之感。

  槐树原产于我国,被称为国槐。《周礼》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都要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朝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

  国槐在民间是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作为吉祥树。

  晋祠里槐树很多,除了唐槐,还有宋槐、元槐、明槐、清槐。民国初年,祠里还存有汉槐,年代更加久远,可惜现已不存。

  往晋祠的深处走是圣母殿,殿北边有棵柏树,相传是周王朝时种植的,被称为周柏。这棵柏树树身向南倾斜,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与地面形成约45度的夹角,形若游龙偃卧于石阶旁,因此也被叫做卧龙柏。

  这株古柏,从周代算起,已约有3000年的历史,经历了几多王朝,几多风雨。今天它依然挺立在圣母殿旁,苍劲挺拔,枝干舒张,树影扶疏,凛然又悠然。

  它阅尽三晋沧桑,是古老晋祠的审视者,也是中华漫长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见证者。

  3000年间,有多少文人墨客来到它的面前?宋代的欧阳修曾以“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来赞美它,清代著名书画家、医学家傅山,曾以“晋源之柏第一章”的题词来讴歌它。

  这棵古柏,与晋祠齐年,因而又名“齐年柏”。齐年柏与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合称为“晋祠三绝”,成为晋祠让人回味的旅游景观。

  实际上,原先圣母殿的两侧各有一株古柏,同植于周代。清代道光初年,因当时乡民的无知,大殿南侧的那株古柏被人砍掉了,只剩下大殿北侧的柏树。从此北侧的这棵柏树高大的树身渐渐向南倾斜,像是一份企盼,更是一份追思。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棵卧龙柏的下面,又长出一株翠柏,刚劲有力,支撑着向南倾斜的古柏,人们给这棵树起名擎天柏。如果没有这株擎天柏,那棵古老的周柏早已倒地。岁月流转,它们在风雨之中枝干交错,浑然天成,犹如一对父子相依,儿子用力托起父亲那衰老的躯体,令人感动不已。

  许多人在这两棵树前拍照留念,不仅是因为偃如卧龙的周柏是长寿的象征,也为这擎天柏的这份侠肝义胆。

  在圣母殿的前面,还有一棵古柏,甚是奇特,它似拔地而起,冲向云霄,那皴裂的树皮都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这棵树是侧柏,又称扁柏,它的根扎在北宋时期所建古桥——鱼沼飞梁之下。

  据说,在晋祠有古树90多棵,其中上千年的有30多棵,它们是与大地连接的生命,释放着古老生命的气息。

  我向晋祠的南边走去,目光所及还有许多古柳、古桑、古榆。在难老泉南渠的两岸边,有一座王琼祠,祠前有两棵高大的银杏,一左一右,一雄一雌,树干十围,树枝繁茂,形如华盖。相传这两棵树为明代重臣王琼所植,王琼历事四帝,因被诬陷,谪戍绥德,后还乡为民。

  王琼是太原晋源人,还乡后住在晋溪园。他死后,人们在他种植银杏树的地方建起祠堂,以示纪念。

  银杏也是很长寿的树,现在的这两棵银杏树都有500多岁。而500岁的银杏,在晋祠,算是少年。

  民谚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静默驻足在这些古树下,仿佛与千年前的古贤圣哲们有了交集,有了沟通,有了默契。

  这些古树雄伟、深沉,古雅、静穆,历史的无数光影在它们身上叠加,时空笼于一袖,凝眸已越千年。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