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个着力点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军 戚可夫 发布日期:2023-12-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要在丰富出版内容、开展文化活动、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社会环境等方面着力,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出版内容精品化

  优化教材内容。要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遴选蕴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把反映革命传统重要人物事迹、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论述作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物等适宜内容纳入课程教材,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

  提升出版质量。加强出版队伍建设,提高出版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合理、科学地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出版物。完善监督机制,定期对出版物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不断提升出版物内容质量。

  创新出版形式。既要重视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纸质出版物,也要运用信息技术,推出音频、视频等形式的产品,开发“互联网+”等学习模式,将语言学习材料和网络学习工具有机结合起来。

  开展系列文化普及实践活动

  丰富活动类别。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汉字拼写大赛、普通话水平竞赛等活动,融入唐诗、宋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激发各族群众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以文化讲座、沙龙等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引导各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刻认识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举办文化符号展览展示活动,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各地特色民俗活动、文化遗产、艺术品等进行展览展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今年7月,南宁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在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开展推普专题调研活动。 图片来源:南宁师范大学

  重视学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提高学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更多学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起源发展、结构特点、表达规律等,提升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各族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积极开展“推普周”活动。“普通话宣传周”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举措。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举办语言文字事业光辉历程展览、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典型案例征集、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特色宣传活动,发挥学校、普通话推广基地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和辐射范围。

  加强专业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教育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挖掘各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典型案例,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测评体系和培养平台建设。各地要着力培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人才,提高基层干部、社区管理人员、景区导游等工作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各族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服务。

  加强学校教师培训和指导。学校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是使用教材的主体,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要面向民族地区、农村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核心素养和教学能力。常态化组织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作用,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注重部门协同。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多渠道开展语言教育培训的新举措。如,整合专业人才资源,共同建立语言人才库;借助数字技术,拓展语言学习和培训渠道,提升教育普及效果等,共同推动高素质语言文字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优化语言环境建设。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结合,有机融入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重视语言景观建设,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建立语言服务志愿队伍。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建立社区(村)语言服务志愿站,组建语言服务志愿者队伍,面向各族群众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授普通话学习技巧,为基层群众提供翻译等服务。

  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在线学习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的支持和投入。如,开发微信小程序等在线学习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打造数字人物形象等,丰富群众互动体验;制作主题短视频、微电影、电视剧和文化宣传片等,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

  (作者单位:杨军,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戚可夫,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