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疆前,请先看这些纪录片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发布日期:2023-12-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纪录片《天山》(上)剧照。 □剧组供图

 

  《山河新疆(第三季)》亮相“第29届中国纪录片十佳十优”纪录片推选活动,并斩获“十佳作品”;《一生的麦地》获2023年“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金收藏奖;《我们新疆好地方》亮相纪录大时代——2024年“大片看总台”纪录片片单发布活动……

  连日来,新疆纪录片喜讯不断。这些丰富多彩的纪录片作品,以优美的镜头、生动的叙事,鲜活记录了新疆各地丰富多元的自然文化景观、生机勃勃的时代气象。正如电视剧《同心兄弟》编剧鞠利评价:“新疆是文学的创作‘高地’,是祖国西部边陲的文学富地,为中国文学及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

  生动立体展现大美新疆

  12月16日,得知《山河新疆(第三季)》斩获大奖,新疆广播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纪录片部主任、导演蔡志刚在朋友圈写下“大美新疆,山河壮阔”字句,心中激动不言而喻。

  2019年10月,系列纪录片《山河新疆》项目正式启动,旨在反映社会稳定和谐、文化多元一体、民族团结和睦、人与万物共生的美丽新疆。“新疆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读懂了一座山、一条河,你就读懂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就读懂了新疆,所以我们的片名就叫《山河新疆》。”蔡志刚说,每位新疆纪录片人的心中,也都有一片山河,这是胸怀,有了这份情怀,《山河新疆》就有了方向。

  多年来,在新疆这片壮美的土地上,纪录片工作者辛勤耕耘,打造出一批有筋骨、有温度的纪录片作品。1959年至今,天山电影制片厂共生产创作30多部纪录片,多部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新疆广播电视台自2000年成立纪录片部以来,创作推出纪录片作品200余部(集),达上万分钟,获得国内国际各类奖项200多项。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第二批)中,《乐享冰雪的人们》《天山》《人在“疆湖”》等5部新疆作品入选。

  “在刚刚落幕的第29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上,我们选送的《嗨!十年|十个夏天》《村里有个女‘飞手’》《加速度   霍尔果斯》《真实纪录》《山河新疆(第三季)》5部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疆纪录片在中国纪录片百花园中呈现出了绚丽的亮色。”新疆广播电视台节目卫视中心副主任谭敏说。

  而新疆也正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纪录片团队来赴壮丽山川、璀璨人文之约。

  草原、峡谷、戈壁、湖泊……这些美景出现在近期播出的TVB专题纪录片《无穷之路3:无垠之疆》中,引发了香港观众的极大反响。为了完成这部纪录片,拍摄团队历时两个月,自驾1.4万公里,记录并深度探索了解新疆故事。“地域的辽阔决定了新疆纪录片题材的丰富多元,我想把真实的新疆展现给香港的观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该片主持人陈贝儿说。

  今年3月,《落地生根》纪录片导演柴红芳携团队来到新疆,启动新疆题材四集纪录片《阳光下的人们》的拍摄工作。“我们辗转喀什、阿克苏、阿拉尔等地,希望通过记录那些平凡又可爱的新疆人民,生动展现丰富多彩的新疆风貌。”柴红芳说。

  探寻纪录片表达新方式

  冰天雪地里,伴随着轻快的旋律,躺在山坡上吃雪的刘亮程坐起身子,带领观众一步步走向远方更广阔的天地。在《大地生长:刘亮程漫游记》第一集中,这部纪录片就在刘亮程好似饭后遛弯的闲逛中拉开序幕。

  在这部刚刚播出的纪录片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新疆作家刘亮程从书中走上了屏幕,跨文化视角为地方故事提供了新的讲述方式。

  “刘亮程不仅是节目的核心嘉宾,更是策划创作与落地的关键推手。去年4月,我们拍摄的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第一期上线后,通过观众的反馈,刘亮程看见了文学通过纪录片与互联网照进现实的光亮,便主动提出要拍摄一部讲述他与新疆之间故事的纪录片,这是一次作家与纪录片的全新文学表达探索。”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首席制片人、该片导演王圣志介绍,跟随刘亮程的脚步,拍摄团队跨越一年四季,见证了初春冰雪消融、夏季牧场高歌、金秋成片麦地、冬日雪困天山,新疆的轮廓在镜头中逐渐清晰。

  优质的自然类纪录片,往往需要长期的专业拍摄积累和前沿视听技术的保障,这一点,新疆纪录片导演刘湘晨深有体会。40岁那年,刘湘晨第一次扛起摄像机,深入帕米尔高原,拍摄纪录片《太阳部族》,从此他和纪录片拴在了一起。

  “每年四分之三的时间,我都扛着摄像机穿梭在全疆各地,拍摄了不少于2万分钟的影像素材,持续了20多年。”刘湘晨说,帕米尔高原最终成就了《太阳部族》,先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播出,仅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就连续播放了4年。

  2012年开始,刘湘晨计划用15年到20年时间,拍摄5部影像作品,呈现新疆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想通过影像记录方式,让人们直观看到新疆与世界的关联,看到历史上各种文化在这里的交汇,以及许多历史大事件的产生与发展路径。”

  以人物为中心,塑造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当下纪录片创作的另一个着力点。从2013年开始,纪录片导演库尔班江·赛买提走访了20多个城市,采访了100多名在异乡生活工作的新疆人,他们中有律师、演员、教师、科学家等,用镜头讲述了不同领域的新疆人为新疆和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故事。

  10年来,库尔班江结合自己亲历的故事,拍摄制作了3部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新疆滋味》,还出了6本书,“关于新疆的作品,多年来都从民族风情着手讲故事,形成了一个套路。我想打破这种套路,换一种方式讲新疆,去展示这片土地上的人和故事。”

  深耕不辍推出更多佳作

  寂寥广阔的帕米尔高原,绿草如茵的赛里木湖畔……今年12月起,哈萨克斯坦观众就能通过《Bawr sak(包尔萨克)剧场》在阿拉木图电视台和其新媒体平台领略《山河新疆》系列纪录片的魅力了,这也是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达成的首个影视文化交流项目。

  系列微纪录片《国宝里的新疆》已译制成日语、法语、韩语等多个语种,今年已在日本、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使领馆及海外文化中心平台上推广播出。精致的故事内容、诙谐的表现方式,受到海外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近几年,新疆纪录片创作持续繁荣,各级广电机构、主要网络平台和专业创作机构推出了一大批纪实类作品,在选题内容发掘、产业资源整合和影像文化推广方面作出探索与突破,接连推出《塔里木河》《伊犁河》《阿吾勒》等一批精品纪录片。

  在这片沃野中,只有深耕,才会有更加丰硕的成果。纪录片如何更好走出新疆,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里施展拳脚,发展壮大,扎根新疆的本土企业新疆雅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蹚出了一条好路子。

  自成立以来,雅辞文化先后推出《史话新疆》《知味新疆》《人在“疆湖”》等多部关于新疆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在中央广播电视台、新疆卫视、B站等各大主流电视、网络端播出,收获好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里,冬至的卡拉麦里、立冬的喀纳斯禾木等令人惊艳的视频素材正是出自该公司之手。

  “目前,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版权视频素材库超过5000TB,素材库体量规模居全国民营文化企业前三。”新疆雅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志俊说,这些优质的版权素材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新疆爱森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来,陆续推出了纪录片《脊梁》《油城记忆》《为了这片土地》《当代雷锋庄仕华的八天假》等作品。“新疆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用镜头发掘它的精彩,是纪录片人的使命。”该公司董事长李建强说,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期待有更多纪录片佳作忠实记录新疆发展与社会变迁。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