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族报社合办】从唐代蕃兵蕃将看“大一统”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孙俊 发布日期:2024-01-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唐代的蕃兵蕃将,是指在唐朝境内的少数民族兵将,也包括羁縻府州受唐朝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蕃兵蕃将的民族成分非常广泛,有突厥、回纥、粟特、靺鞨、契丹、奚、吐蕃、羌、党项、沙陀等,几乎涵盖了唐朝境内和周边的所有少数民族。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更能适应战场的需求,是唐朝军队的中坚力量,有“武臣莫若蕃将”(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之称,再加上蕃将大多天性“惇固”,勇于征战而少有心机,因此颇为皇帝所倚重。在唐朝的历次征战中,他们为维护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维护统一

  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进入长安后,只占有关中和巴蜀地区,全国各地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割据势力,于是统一全国、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就成为其政治追求。初唐时期,很多蕃兵蕃将为此征战疆场,其中,安兴贵、冯盎、突地稽表现尤为突出。

  安兴贵,粟特人,世居凉州(今甘肃武威),为当地一大豪族。唐武德元年(618年),大凉皇帝李轨盘踞河西不接受唐朝册封,这时在长安的安兴贵便向唐高祖李渊请命,表示自己可以去劝李轨来降。安兴贵到达凉州后,李轨授其为左右卫大将军,但却不为其言辞所动。安兴贵便与弟安修仁等人,凭借安家在当地多年的势力,秘密策划,生擒李轨,河西之地由此并入唐朝版图。

  冯盎,岭南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北部)人,为岭南望族。祖父冯宝,娶越人大姓冼氏女为妻,即冼夫人,为越人首领,被梁武帝授为高凉太守。隋时,冯盎为金紫光禄大夫、汉阳(今属湖北省)太守,从征辽东。隋亡后,冯盎奔回岭南,自任首领,占有番禺、苍梧、朱崖数千里之地。有人劝其效仿赵佗割据岭南,但遭到冯盎的拒绝。武德五年(622年),冯盎接受唐朝名将李靖的檄文,率部归顺唐朝,李渊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贞观五年(631年),冯盎入朝,唐太宗设宴接待。

  突地稽,靺鞨人,隋末为辽西太守。武德四年(621年),他遣使上表,愿以辽西之地归附,李渊任命其为燕州总管。刘黑闼叛乱后,突地稽奔赴定州,请受李世民节度,因平叛有功,被封为蓍(shī)国公,后带领整个部落到幽州昌平城(今北京昌平一带),内附倾向更为明显。贞观初,被赐姓李。

  平定叛乱

  蕃兵蕃将在平定安史之乱和藩镇叛乱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避免了国家分裂。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众多蕃兵蕃将加入平叛战斗之中,其中,哥舒翰、李光弼、仆固怀恩的作用尤为突出。

  哥舒翰,突厥人,拥有过人的武艺和智谋。唐诗《哥舒歌》刻画了他的英雄形象:“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命哥舒翰带河西、陇右、朔方、奴刺等十二部二十万军队,赴潼关驻守。哥舒翰到潼关后,认为安禄山叛军远来,利在速战,因此坚持“坚壁勿战以屈贼”(《新唐书·哥舒翰传》)的策略,在潼关坚守半年之久,为郭子仪、李光弼带兵出井陉入河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安禄山一度被困在洛阳进退不得。

  李光弼,契丹人,其父李楷洛官居左羽林大将军。天宝十五年(756年),李光弼任河东节度副使,东进河北与安史叛军交战,在常山、嘉山战斗中大败叛军史思明,河北十余郡趁势反正。乾元元年(758年)安阳会战失败后,李光弼临危不乱,指挥河阳战役,屡败叛军,虽未能趁胜夺取洛阳,但却重创叛军,守卫了长安的安全。史书称其“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李光弼传》),绘像于凌烟阁。

  仆固怀恩,铁勒人。安史之乱起,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从叛军手中夺取了马邑(今山西朔州),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的联系。次年,仆固怀恩与李光弼共破叛军于常山、嘉山。至德二年(757年),率回纥兵收复两京,晋爵丰国公。宝应元年(762年)获封天下兵马副元帅,率河东、朔方及回纥诸路大军,再次收复洛阳,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平定。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叛乱屡发。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唐德宗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在长安称帝,随后率大军围攻奉天,以至弓矢及于御前,唐朝危在旦夕。这时,铁勒将领浑瑊临危不惧,以寡击众,屡败叛军于城下,赢得了奉天保卫战的最终胜利,使唐朝转危为安。

  唐宪宗时,西川刘辟作乱,铁勒名将李光颜奉命进讨,势若破竹,生擒刘辟。其后,又率军与淮西叛将吴元济主力激战于淮西,为李愬(shuò)雪夜袭蔡州奠定了基础,所以欧阳修说:“世皆谓李愬提孤旅入蔡缚贼为奇功,殊未知光颜于平蔡为多也”(《新唐书》卷171《赞》)。宪宗元和中兴后,由于朝廷举措失当,以至河朔复叛,文宗、武宗时也相继出现地方叛乱。这时,除宿将李光颜外,还有很多蕃将参与平叛,如粟特人康志睦、奚人史孝章、回纥人王元逵等。

  总之,众多蕃兵蕃将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稳定建功沙场,源自各民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对“华夷一家”“大一统”的深刻认同。可以说,各民族共同建立了唐朝,也共同维护和发展了唐朝。

  (作者系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