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穿过我的家乡
来源:中国民族报 尔古木三 发布日期:2024-03-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慢火车车厢一瞥。

慢火车穿过四川大凉山喜德县城。

 

  在我的家乡四川大凉山深处,人们喜欢把绿皮火车叫做“慢火车”。相对于高铁、动车来说,慢火车虽然速度不快,但站站停靠、十分方便,而且票价便宜。慢火车是大凉山老百姓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赶集车”“公交车”“扶贫车”,甚至有人叫它“婚车”。运营半个多世纪以来,慢火车承载着人们难忘的记忆、真挚的情感,更是大凉山岁月更迭、时代变迁的见证。

  一

  四川大凉山群峰嵯峨,河谷纵横 。曾经的这里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们运输靠马驮、出行靠走路。直到1970年,连接川滇两省的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它像一条钢铁巨龙,穿行于大小凉山,使闭塞的山区与外界连通。

  我家住在山腰,钢铁巨龙则穿行在山脚下,有时,坐在家门口就能清晰地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我们村到车站有十多公里,于是村民们自出劳动力,用一锄一锹凿出一条通往车站的新路。在老乡们的努力下,路始于家的地方,不断向远处延伸。村民们也通过火车与汽车结合的方式,运输各种物资,用自家的苦荞、燕麦、土豆等特产去换化肥、种子、大米等生产生活必需品。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七岁那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疾病,母亲和二哥带我去县里的医院看病。我们沿着长长的铁轨向车站走去,阳光斜斜地照射在铁轨上,闪闪发亮。过了一会儿,鸣笛声从远方传来,一列绿皮火车疾驰而过,把两边的树木和人的衣服吹得飘飘摇摇。

  母亲背着我上了车。车厢里,人山人海,人挤着人,密不透风,我终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哭声响彻整个车厢。我一直催促母亲,让火车赶快开走。母亲说,火车已经开了,跑得飞快呢。可我感觉火车一动不动,还责怪母亲骗我。

  我是一路哭到下车的。一下车,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高高的楼房,街上人来人往。这是我第一次进城。那天,看完病后,我们在县城的亲戚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坐着慢火车回家。这次我不像来时那么害怕,感觉火车宽敞了很多。透过车窗,我看见那山、那河、那村庄,还有那辽阔的田野,飞速向后漂移,伴随着“哐当哐当”的声音,仿佛一幕配有音乐的画面。

  回到家后,我把坐火车的经历讲给伙伴们听。绿皮火车像巨大的蝗虫,速度快得像要飞起来,坐在火车里,摇摇晃晃像坐“磨尔秋”(彝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一样,窗外是目不暇接的山川河流……我把这些编成“火车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我也一下子成了伙伴里“见过世面”的人。

  二

  时光如水,我随着屋后的白杨树渐渐长大,常常伴着大人们走亲戚,坐火车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我十一二岁时,同村的伍来嫫要嫁到远方。送伍来嫫远嫁,需要坐火车。伍来嫫出嫁的前一晚,整个村子的人都聚集在伍来嫫家里,女人们唱哭嫁歌,男人们安排送亲队伍。送亲队伍里没有我,说是路途遥远,怕小孩子耽误赶火车,这让我十分失落。

  那晚,我怎么也睡不着,凌晨四五点,我突然听到屋后小路上的脚步声。我知道送亲的队伍出发了,他们正打着火把、背着新娘去赶火车。我偷偷起床,跟着送亲队伍的脚步出发。他们走在前,我跟随其后,不敢打火把,摸着黑一直走着,既怕被发现,又怕不被发现。直到天渐渐亮了起来,路也渐渐清晰了起来,我终于被发现,顺利加入送亲队伍。

  我们到站不久,火车就进站了,我跨步上车,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看着窗外的美丽风景,我开始羡慕起火车司机来,心想,等我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火车司机,开着长长的钢铁巨龙,穿山越岭,看尽祖国的大好河山。

  此后,我去县城读中学,慢火车就成了我的“校车”,每周周六回家坐一次,周日返校坐一次。读中专的时候,我还经常带着其他县市的同学来体验慢火车,当起慢火车的“讲解员”,给他们讲发生在慢火车上的故事。

  读书期间,慢火车就这样载着我和我的未来,向着远方前行。

  三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乡的乡村小学当老师。学校离我家有两站,我的出行工具依旧是慢火车。每天坐着慢火车上班、下班。后来,我转行做了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最难忘的是从业之初,我坐着慢火车去采访慢火车的事儿。

  早晨,山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洁白的雪花挂满枝头。我们驱车来到沙马拉达站,准备在这里上车,去了解慢火车运行的情况。

  沙马拉达车站是成昆铁路上海拔最高的站之一,是个小站,只有慢火车在这里停靠。“沙马拉达”是彝语,意为“索玛花盛开的峡谷”。沙马拉达隧道曾经是全国第一长隧道,也是成昆线上施工难度极大的一处。站在隧道口仰望历史的印记,岁月的年轮在这里依晰可见。

  我用相机拍下风雨中的铁轨和行走在铁轨两侧的老百姓,他们不顾狂风雨雪,背着家乡的特产,纷纷来赶火车。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火车缓缓进站停靠。车站工作人员忙碌起来,举着喇叭指挥乘客排队上车,还帮忙把山货、鸡鸭鹅往车上装。遇到体型较大的牲畜时,有人在车上拉,有人在车下推,乘客与列车员齐心协力,才让“大乘客”上了车。

  我跟随其后上了车,眼前竟全都是牛、羊等“大乘客”。原来这车厢是为“大乘客”量身定做的,方便沿线群众运输牲畜。

  慢火车上的乘客很多,坐着的、站着的,每个车厢都满满当当。我来到一个穿戴彝族服饰的阿妈面前,她满脸皱纹,大概花甲之年。她告诉我,慢火车是她唯一的出行工具,她坐慢火车出行已有四五十年了,不仅因为它票价便宜,还舒服。

  大山里的人们依靠慢火车运输牲畜、物资,靠着慢火车走亲访友、就医上学,慢火车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年轻人还坐着慢火车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

  阿妈最后深情地对我说,希望这趟火车一直开下去,不要停运。我从阿妈的眼里看出她对慢火车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多么真挚。慢火车承载着山里人的希望,承载着山里人的梦想。后来,我也以通讯文章《成昆线上绿皮慢车:穿行在大凉山》,正式开启了我的记者生涯。

  岁月悠悠,时光浅浅,年复又一年。

  2022年12月26日,随着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凉山进入动车时代。新老成昆铁路在我的家乡喜德县交叉,动车与绿皮慢火车交错穿行。从此,慢火车与复兴号动车带着山里人的希望,从远方驶来,又奔向新的远方。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