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 历史悠久 文明博大——二〇二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亮点扫描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文静 发布日期:2024-04-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瓷器。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M2墓葬出土的“金覆面”。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出土的元代细白瓷鱼纹印花盘残片。

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晚期房址发掘现场。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墓地出土的镶绿松石铜饰。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第一期地层出土的象牙质铲形器。本文图片由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提供

  10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图景是什么样?5000年前的江汉平原如何灌溉?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如何?文献记载的“大车”可能是什么模样?

  近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入选。

  填补研究空白 刷新历史认知

  在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全国有33个项目参评,22个项目进入终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介绍,此次参评的考古发现呈现丰富性、广泛性特点,多项考古填补空白,其中不乏世界级考古发现。

  跋山遗址群是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其发现和研究已基本建立鲁中南乃至山东地区10万年以来的文化序列。遗址群目前出土及采集标本5万余件,再现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清理出8具古菱齿象下颌及部分骨牙角制品,其中一件象牙质铲形器人工打制痕迹明显。考古学者认为,跋山遗址群首次揭示出10万年前古人类对大型动物资源的充分利用。

  约5000年前的长江中游地区,水系发达、农田肥沃。生活在这里的中华先民如何抵御水患、灌溉农田呢?位于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群——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为世人展现了江汉平原早期文明图景。

  近年来,考古学者在屈家岭发现多组因势而建、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陶洋介绍,新近发现的水利系统,集抗旱与调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等功能于一体,标志着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从最初被动防水御水转变为主动控水用水,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

  “屈家岭遗址社会及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连续性,多角度、多层面揭示出史前文化的发展高度和社会复杂化程度,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典型个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如是说。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礼制内涵,折射出显著的社会分化。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较为独特,存在多组墓葬间“有意打破”现象,随葬品数量丰富,出土的“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反映出东方地区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

  山西霍州窑从北宋后期开始烧造,金代达到成熟,以细白瓷产品为主流产品。霍州陈村瓷窑址的考古发掘,揭露出宋末、金、元、明时期的窑炉、作坊等各类重要制瓷遗迹,出土了大量产品残片和窑具。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北方地区细白瓷发展史的缺环,是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大贡献。

  黄金文化何时开始在中国流行?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出土的黄金制品,或许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

  书院街墓地位于郑州商都内城东南,由兆沟、通道、墓葬、祭祀遗存等组成,是一处中商早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黄富成介绍,以往考古发现的商以前黄金制品多为小型饰品,如耳坠等。书院街墓地出土的大型化、本土化黄金制品,黄金绿松石牌饰,以及黄金与玉礼器共存组合的发现,是中国黄金文化成型的重要标志,填补了商代黄金文化的空白。

  诠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起源如满天星斗,散布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文化类型融合交流、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此次入选的新发现从多角度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包含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是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中发现丰富的海洋和陆生动物遗存;7000多年前的植硅体水稻遗存,被认为是中国东南沿海岛屿迄今发现最早的水稻遗存……一系列考古发现如同一块块拼图,拼凑出南岛语族先民的生活场景。

  “中华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的特征,壳丘头遗址群对研究海洋文明如何参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振宇表示。

  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遗址北有沟通长江水系和环太湖水系的郎川河流过,因此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地理节点上。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东升介绍,在磨盘山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磨盘山遗址对于探究该地区以及整个长江下游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一带商周时称“西垂”,是早期秦文化发祥地,也是秦国最早都邑所在地。礼县四角坪遗址是一处秦代大型礼制性建筑遗址,考古学者推测可能为秦始皇西巡时的祭祀场所。

  礼县四角坪遗址建筑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表示,“这是在当地首次发现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大型建筑群,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极强的礼仪性,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形成初期的风格和气魄。”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是近年来商代方国考古的重大突破。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金耳环、蛇首匕、陶器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寨沟遗址还为解答中国古代马车的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这里出土了目前国内年代最早的双辕车实物,可能是文献记载中的“大车”或“牛车”,将我国双辕车的历史上推了约1000年。

  科技助力考古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多种学科知识、先进科技手段与考古研究实践深度融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次入选项目中,科技助力考古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研究人员对遗存进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相关成果为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了重要线索。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考古过程中,进行了骨同位素、骨骼疾病、古DNA等研究,在青铜和玉器矿物原料来源、墓地人群卫生饮食健康、古族群间的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对于深入了解商文明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考古发现,则是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完美结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两艘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介绍,调查中使用了长基线、惯性导航定位系统和柔性机械手,以及潜载抽沙、吹沙装置等多种新型技术和装备。特别是长基线的使用在国内是首次,长基线布置完之后,对遗址的测绘和测量可以精准到米级。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霍巍表示。

  2023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考古中国”19个重大项目统筹推进,26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系统开展,1367项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有序实施。作为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生动展示了泱泱中华的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为增强中国人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力量之源。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