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上高歌——评蒙古族舞蹈《马铃儿摇响幸福歌》
来源:中国民族报 崔晔 发布日期:2024-04-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马铃儿摇响幸福歌》剧照。赵廷玺摄

  “一碧无垠骏马翔,少年鞭响牧歌扬。”马铃声声中,牧民与骏马在草原上相依相伴的牧歌图景在舞台上勾勒出来。

  舞蹈《马铃儿摇响幸福歌》以国家级非遗“乌审走马竞技”为切入点,以昂扬向上、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为主题,通过巧妙的构思与富有情感的表达,营造出人马共生、人马相伴的和谐图景,充分展示了牧民内心的富足与笃定的幸福。该作品曾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一名。

  该作品由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创排,取材于蒙古族牧民的现实生活,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出乌兰牧骑一直以来扎根草原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用艺术展示新时代牧民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优良传统。编导与演员炽热的情感抒发造就了舞蹈强烈的感染力,体现出蒙古族对马由来已久、深厚绵长的情感。这种深厚的马文化,在肩部律动、脚下步伐、手臂动作等飒爽舞姿中逐步升华,在牧民与马深情互动的情感表达中得以展现。

  作品伊始,蒙古族舞蹈标志性的肩部律动贴合马铃声,刻画出牧民与马亲密无间的生活场景。他们时而逗马,时而唤马,时而骑马,在驯养过程中与马高度默契,培养出深厚的情感。在舞蹈起始段落,编导运用舞台前区的大横排调度进行铺垫,以肩部律动与脚下马步动作贯穿始终,通过重复叠加的编排手法,清晰直观地展示出走马的形态特征。在富有张力的动作形态和集中推进的舞台调度中,骏马淘气活泼,勇往直前;在欢快的歌声与律动中,牧民与骏马开启了驰骋草原的幸福之路。

  如果说舞蹈起始段落是以描绘人马相伴的草原牧歌图景进行铺垫,那么舞蹈中间段落便以牧民与马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情感传承为衔接。舞台两侧区域,块状的舞台构图与各自的舞段展示,既强化作品中人与马两种形象,又暗喻走马竞技中人驯马、马恋人的真实情状。随后,舞台灯光营造出明暗交错的视觉效果,舞台两侧的块状构图忽而又变成两列纵线,牧民与马仿佛在岁月的长河中驰骋而来。迅疾的马步、统一的节律、高昂的精神,人和马踏越千里,纵横原野,奔向彼此,相遇的一刻是情感的推进、力量的迸发。牧民一声哨响,群马飞驰腾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扑面而来,让观众不自觉地代入牧民的情感,也一同澎湃激昂起来。

  蒙古马刚烈剽悍,它们昂首疾驰,奔向绿色的地平线,马踏处,绿浪翻飞,马过处,嘶鸣向天。舞蹈借助男女演员的巧妙造型,通过牧民将马高举的动作,营造出高头大马仰天长嘶的画面,将人与马的情感升华至最高点。人马互动的设计可谓作品的点睛之笔,尽现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

  自古以来,蒙古族群众热衷走马竞技,驯养走马是牧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驯服与被驯服,而是一种互相依赖的朴素情感。作品的绝妙之处在于以马的视角述说人马相依相恋,人离不开马,马也用直接的方式表达对人的信任,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质朴情感,而这种质朴的力量可以跨越认知的鸿沟,使观众在更加广阔的情感层面与牧民共情。

  在人马互动的温情片段之后,整个作品达到情绪的释放高点。作品后段始终保持紧密型的块状构图,在重复的马步律动中不断拓展手臂与上身动作,以更加刚劲有力的舞姿推进人马共舞的高潮舞段,不断释放舞蹈的张力,将蒙古族舞蹈粗犷刚烈、豪迈奔放的风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马铃再次摇响,欢快的口哨声将观众拉回牧民的日常生活,一缕阳光下,满脸幸福的牧民遥望着牧场。马铃摇响,幸福起航,这正是各族儿女守望相助,追求文明进步的伟大历程的映画;马铃摇响,幸福满载,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艺术作品被广泛认可的基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创作要深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贴近群众生活,真实反映当代社会的样貌。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人民生活,紧扣时代特征,才能将《马铃儿摇响幸福歌》带进观众视野,让我们共同领略了牧民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