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三交史|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族报社合办】汉代马具装饰的交融之美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菁 发布日期:2024-04-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汉代海昏侯墓葬车马坑出土的山羊纹银当卢。 来源: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当卢是挂在马额前的装饰,因位于马头颅正中,“卢”通“颅”,故称“当卢”。西汉时期,当卢十分盛行。在江西南昌出土的汉代海昏侯墓葬中,有一件倒杏叶形银当卢非常引人注目。这件当卢造型取自独角羊,整器颇具西域风格,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其质地为银,形似盾牌,主体图案为一只独角山羊跳跃于祥云之间,外缘对称雕刻凸起的云气纹。身姿灵动飘逸的独角羊制作精湛,栩栩如生,堪称艺术佳作。山羊纹是典型的北方草原动物纹饰,出现在西汉诸侯王墓的马具装饰中,体现出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

西汉鎏金铜当卢。 来源: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

西汉鎏纯金节约。 来源: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

  车马具是自先秦始高等级墓葬的重要随葬品之一。从西汉早期开始,诸侯王墓的马具中就出现了草原风格的纹饰。山东省章丘市洛庄汉墓陪葬坑出土的马具中,有两件鎏金当卢,还有几件纯金或鎏金节约,节约是用在马头部穿引勒带的空心状装置,能收拢固定绳索,实现笼头对马头的有效控制。这几件马具都刻画着草原动物纹。两件鎏金当卢尺寸相同,其中一件呈倒叶片形,背面有穿引用的纽,正面是镂空纹饰,马身扭曲成反S形,后蹄翻转,马身周围环绕着勾喙鸟头和云纹等,整体构图极具动感。几件节约尺寸不同,造型也有所区别,但主体均为浮雕勾喙鸟头。勾喙造型也见于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的金冠上,以及准格尔旗西沟畔匈奴墓牌饰上,其形象以草原地区较为凶猛的鹰类猛禽为蓝本。这些节约体现了草原游牧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西汉中期,诸侯王墓和其他等级较高墓葬中的车马具仍以带有装饰效果的当卢、节约等为主。如,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保安山二号墓出土的两件鎏金当卢,整体呈倒尖叶状,以镂空奔马为装饰主题,马身前后和上方饰有4只变形的鸟纹和流云纹,背后有横竖三纽。这两件鎏金当卢与洛庄汉墓陪葬坑出土的当卢在形制和装饰方面仅在尺寸细部稍有差别,可归为同一类器物。

  广西西林县普驮铜鼓墓也出土了鎏金山羊纹牌饰,羊纹呈站立状,举头回望,右前肢提起。其为铜质鎏金,葫芦形,长13.1厘米、最大宽6.5厘米,实际应为马珂。马珂是安装在马鞍后面鞧带上的饰件。该墓中亦见玉石玛瑙器和水晶、绿松石珠等装饰品,以及铜骑俑和一组四件的男坐俑等。墓中随葬品类型的复杂性反映出多个文化圈对该地区的交互影响。其中,铜骑俑、珠饰所代表的随葬珠襦、西汉中晚期出现于中原地区的羊纹牌饰,反映出中原地区、西南地区、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因素融合内化于岭南地区。

巢湖北山头汉墓出土的漆器。

专家复原漆器身纹样。

专家复原的漆器纹样。 来源:央视《探索·发现》节目截图

  西汉早中期,北方草原风格动物纹装饰图样从金属质地器物影响到漆器等其他器物类别。如,安徽省巢湖市北山头汉墓出土了两件C型漆盒,漆盒的器壁各绘有4匹马,两匹为一组,头部相对、互相对称。其中一对前足屈于身下,后足翻转向上,马身主体布满棱线,应是模仿金属器物浅浮雕棱线效果。器盖和圈足上,也都装饰着类似形态的马形纹饰。

  然而,西汉中期似乎为一个转折点。一方面,北方草原地区对中原地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高等级墓葬的马具和装饰品上;另一方面,中原地区借鉴北方草原地区装饰题材和手法所创制的一批马饰开始反向影响草原地区。

  例如,羱(yuán)羊纹,又称“山羊纹”,其特点是羊纹呈独角状。这一纹样自西向东传入北方草原地区,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均出土了战国晚期以羱羊纹饰为装饰主题的青铜器或金银箔饰。到了西汉中晚期,中原地区的带钩、漆器上也出现了羱羊纹图案,陕西西安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的圆形玉饰透雕就是独角羊的形象。中原地区的羱羊纹马饰集中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而蒙古国诺颜乌拉匈奴墓、高勒毛都匈奴墓出土的一批不早于新莽时期(公元9年—23年)的圆形、葫芦形马饰,采取了与汉代中晚期羱羊纹马饰相似的形制和图样,甚至连作为背景的云气纹都十分相似。这批马饰应是在西汉中期汉朝扩大与匈奴的交往之后,随中原地区的车马、纺织品、铜镜、建筑工艺等进入北方草原地区后,由匈奴仿制的。

  这些兼具草原和中原之美的装饰,在新的历史情境中使用和传播,被赋予新的社会意义,是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的结晶。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