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忠诚写在佤山大地——读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荣昌 发布日期:2024-04-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黄晓萍 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2021年10月,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鲍卫忠去世后,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因此知道了这位英雄的佤山之子捍卫正义、忠勇执法、亲民为民的故事。中宣部也追授鲍卫忠“时代楷模”称号。

  为了深度还原鲍卫忠的英勇事迹,云南作家黄晓萍不顾年迈之身,奔赴佤山追寻鲍卫忠生前足迹,创作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以文学的笔触再现鲍卫忠短暂却光辉的一生。

  该书从佤山历史风情着笔,烘托出主人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特别是讲述了佤山社会的法治实践,从传统乡规民约到现代司法体系的建立,佤山法治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鲍卫忠追随父亲的脚步,将对党忠诚、公正司法刻写在生命的履历上。

  良好的家风让鲍卫忠从小就在心底埋下善良的种子,长大后走上司法岗位,他更是以正直的品质和温润的性格对待身边人。即使对那些受到法律裁决的人,他也常怀仁爱之心,以己之心忖度对方,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法院执行是一个庄重而严肃的工作,要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但执行法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执行的效率与温度常常考验他们的能力与素质。鲍卫忠在20多年的法官生涯中,与同事一起执行了上千件案子,其间经历的挫折与取得的成就,以及由此对成百上千个家庭带来的影响,令人感慨不已。

  在本书中,黄晓萍抓取鲍卫忠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展现出这名佤山法官深厚的人民情怀。为了让法院执行工作捍卫法律尊严,赢得民心,鲍卫忠殚精竭虑。他主动为事业发展受挫的被执行人在网络上销售土鸡,甚至拿出工资垫付执行款。为了一桩案件的顺利结案,哪怕数额很小,他也不辞辛劳往返数十次,最终完成执行,对案件双方都负责任。在鲍卫忠心中,法律的公平正义是最高准则,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他用类似于结绳记事的古朴方式,折树枝计算种植下的松树棵数,为涉事双方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为了让有隔阂的村民冰释前嫌,他在佤族传统节日“新米节”到来之际,自带礼品登门做工作,最终让村民之间20多年的嫌隙消弭。鲍卫忠悲悯、善良,对弱势群体怀有同理心,不忍看到受伤害者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他曾为75位当事人申请到司法救助金,合计达100余万元,努力实现司法救助的价值与意义。

  鲍卫忠的这些经历,虽谈不上惊天动地,却真切地体现了基层法官为民为首、务实办事的情怀。时间证明真情,一切自在人心。有一次,一位老人把新鲜核桃悄悄留在法院作为感谢,鲍卫忠却赶往老人家里,将等价的现金交到老人手中。在鲍卫忠英年早逝之后,那些曾经得到他的帮助或是受到他影响的各族群众,纷纷以不同方式追忆他。他对群众有感情,群众也把他当亲人。

  在采访中,黄晓萍近距离接触鲍卫忠的家人,与他们促膝交谈,为读者展现这个家庭的朴实温情。鲍卫忠24年如一日,扎根祖国边疆基层法院,促公正、提效率,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其背后有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影响。无论是父亲鲍光明给予他追求公平正义的早年教育,还是母亲卫学英宽厚博大的人格濡染,妻子周红长年累月对于家庭事务的默默承担,家庭无疑给鲍卫忠提供了丰富的生命滋养。他的事迹,早已熔铸了亲人奉献的力量。

  优秀的文学作品源于创作者对于表现对象内在世界的挖掘与呈现。黄晓萍沿着鲍卫忠生前的足迹,踏访佤山的村村寨寨,采访他的同事、家人及被执行人时,常常陷于深深的感动中。尽管她与主人公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他人充满真情的诉说,她已经走进主人公的生命世界。这些使得她笔下的文字饱含着生命本体的诉说,也为读者展现了一位基层法官可亲可敬的一面。

  斯人驾鹤已远行,音容长存人世间,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情意真切是文字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正所谓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读者。这是黄晓萍对于自己的创作要求,也是她的作品赢得读者喜爱的原因。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