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与牡丹同美,石榴花开映洛城丨榜样的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华 孙文振 发布日期:2024-09-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河南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兼容并蓄、包容开放的城市。五大都城遗址在这里会聚,东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航,客家先民从这里南迁……昔日洛阳,见证了中华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今日洛阳,奋力谱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

  近年来,洛阳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文化浸润、文旅融合作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通过以文塑旅、以旅赋“交”、多频互动,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今年1月,洛阳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党建引领,多方联动

  8月16日,洛阳市政协召开“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协商座谈会,洛阳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总结“铸牢”教育开展情况,瀍河回族区政协、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汝阳县三屯镇东保村等作交流发言,为进一步做好“铸牢”教育工作咨政建言。

  金家街社区“刘青玉党代表工作室”开展的工作受到社区群众点赞。

  这是洛阳市积极推进“铸牢”工作,不断增进政治认同、广泛凝聚共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洛阳市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先后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铸牢”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以党建为引领,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洛阳市切实推进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协同发展、有机融合,把“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作为基层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创建“7+N进”活动,以“五星”支部创建、邻里中心打造、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等为切入点,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乡里中心等平台,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民族团结融入日常工作、落在基层一线、扎根群众心里。

  以文化人,增进认同

  “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河洛文化、古都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在这里交融,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到“洛阳家家学胡乐”,从戎人遗址徐阳墓地到石窟瑰宝龙门石窟,都是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重要见证。

  沿洛河东西绵延30公里的范围内,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洛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大大小小的遗址一字排开,清晰描绘出一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立足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洛阳持续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合理利用——

  加强规划统筹,联动开展河洛文化调查记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保护区域系统修复、河洛文化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河洛文化传播、河洛文化融合发展等“六大工程”,推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保护展示工程、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等重大项目,加快恢复洛阳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叫响“盛世隋唐”品牌,构建独具洛阳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

  建强宣教阵地,依托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馆,命名、建设洛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非遗进学校、进社区等系列文化活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游园、公园等,在润物无声中促进民族团结;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领域,积极构建“地上地下双循环,十字交叉全覆盖”移动宣传体系,以短视频、系列丛书、舞蹈、戏曲等形式,让“铸牢”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创新载体形式,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推进“文化+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传播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好故事、好声音;通过“博物馆+学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地方”等形式,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让市民和游客在行走洛阳中更好地触摸历史、感知文明、滋养精神。

  创新模式,以旅促融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这是唐代诗人徐凝笔下牡丹绽放的倾城盛景。每年4月,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在洛阳古城游园赏花、作词赋诗,共赴一场意趣盎然的“牡丹花会”。

  上图:7月30日晚,政协洛阳市委员会及洛阳市民宗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联等单位,在驻洛某部队开展民族团结铸军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军营慰问演出活动。 下图:洛阳市龙门第一小学传承龙门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本文图片由洛阳市民宗局提供)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承载着富贵祥和、繁荣昌盛等诸多美好的寓意,深受各民族喜爱。秉持“以花为媒,广交朋友”的宗旨,连续多年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如今已升级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成为洛阳以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走进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古装的游客沉浸式打卡体验。“游客穿着汉服游览古都洛阳的过程,就是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洛阳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市持续突出文旅赋能,以文旅产业发展为依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洛阳市依托厚重的人文历史,串联旅游景区、文博场所等特色文旅资源,突出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群众性联谊活动,通过活动凝聚人心、增进融合。

  从刚劲有力的“龙门金刚”到翩若惊鸿的“洛神水赋”,从一票难求的“博物馆奇妙夜”到全网出圈的“汉服小姐姐”,从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再现“万国来朝”历史盛景到闭幕式上的“天街狂欢夜”……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洛阳市进一步凸显,以文旅促消费、促交往、促融合取得显著效果。

  “我们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探索更多经验,争取更大作为。”洛阳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将进一步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三交”增进民族团结,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以法治保障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河洛大地绚丽绽放。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