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五全”抓创建,打造“升级版”丨聂耳故乡石榴红
来源:中国民族报 靳明珠 薛田 发布日期:2024-09-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云南省玉溪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全力、全面、全域、全程、全民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造“升级版”。

  扛实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创建。玉溪市把创建工作作为全市的重要政治任务进行谋划和落实。市委常态化专题研究部署,不断完善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定期调度创建工作;市人大定期评估、修改完善涉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将“铸牢”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市政府将“铸牢”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写入《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规定》,在政策制定、资金保障、项目安排上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市政协常态化开展“铸牢”视察监督,全面开展协商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涌现出一大批创建工作典型。

  聚焦“铸牢”主线,全面系统抓创建。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紧紧围绕“铸牢”主线。一是融入政策体系。建立市县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贯彻“铸牢”主线、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审核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制发的政策性、制度性文件是否聚焦主线作为前置审核条件。二是融入中心工作。把创建工作融入到“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三是融入宣教格局。建设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79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站,建成4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公共场所,实施氛围营造提升工程,推动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五个全覆盖”(行政村、广场、街道、景区、学校),引导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完善工作格局,全域覆盖抓创建。以“五级”联创纵向到底、“九进”拓展横向到边的工作模式,推动创建走深走实。一是纵向一抓到底。不断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创和民族工作、民族事务协调机制,以月报告、月分析、月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从制度层面推动创建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二是横向系统支撑。牵头成立全国第一个行政接边地区七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9个县(市、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街道)、进机关等“九进”,形成81个“九进”示范样板点。三是严格落实指标。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西部地区)为工作抓手,对标52项测评指标,细化形成160条工作举措,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倒逼责任落实、措施落细。

  坚持久久为功,全程常态抓创建。始终坚持“创建不是简单为了一块牌子”的工作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项常态化、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持续深化教育。连续5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持续通过各级党委(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广泛开展学习。二是持续跟踪评估。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作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年终考核、督查、巡察、干部考察和培训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核测评的“指挥棒”推动各级各部门真正将创建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全过程。三是持续循环提升。严格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动态管理规定,做到“能进能出”,持续激发创建工作的内生动力。

  突出共创共享,全民参与抓创建。坚持把创建工作融入民生工作、融入群众生活,不断激励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参与、支持创建工作。一是搭建“三交”平台。实施“拆除围墙、打通心墙”的城市更新项目等,推进各族群众全方位互嵌;在全省率先命名12个“三项计划”实践基地,建成84个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流;深化拓展旅游促“三交”6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火把节”“米线节”等节庆文化交流活动。二是凸显品牌效应。打造“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创建品牌,用好中甲联赛云南玉昆主场的牵引作用,持续讲好李家山、帽天山等历史遗址故事。三是激发群众活力。成立网络宣传队、百姓宣传队,组建678支聂耳百姓合唱团、142支师生合唱团,以歌曲、舞蹈、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应知应会知识宣传。广泛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艺作品创作比赛、摄影大赛、知识竞答等群众性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