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草原,阳光热烈地洒下来,给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草坡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今天早上早点吃饭,一会儿我得去管区一趟。最近来草原旅游的人多,我得去看看。”达来边擦望远镜边对老伴说。
达来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乌拉嘎查牧民,也是卫境边境派出所的护边员。从达来家往北40公里,就是中蒙边境线。自从G331全线通车以后,游客逐渐多了起来。由于对边境地区地理环境不熟悉,游客深入边境辖区游玩时,有时候会误入牧民草场,容易引发一些事故、纠纷。因此,在远离边境派出所的地方,护边员的作用很大,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他们就能第一时间报告给派出所。
60多年前,来自上海等地的一批“国家的孩子”来到草原,被草原额吉(蒙古语,母亲、妈妈之意)收养。时年3岁的达来就是“人民楷模”都贵玛养育的28个上海孤儿之一。
达来回忆说,他来到这里时,都贵玛额吉负责看护他。半年后,他被卫境苏木乌拉嘎查牧民金巴收养。
“养父母给了我无尽的关爱,把我养大成人,给我娶妻成家。”达来说,“从小到大,善良慈爱的都贵玛额吉一有空就来看望我。”
自从来到草原边疆,达来就把根深深地扎在这里,在草原长大、娶妻生子,成为地道的牧民。等他长大些,都贵玛额吉和养父母就经常教导他:“没有党,就没有你们的生命。长大后,你们一定要好好干工作,永远记着党的恩情!”达来把这些话听进心坎,一直牢记都贵玛额吉和金巴养父母的教诲。
从16岁起,达来就担任乌拉嘎查主任,后从事嘎查治安保卫工作,又被推荐为护边员。
达来生活的这片草原,是四子王旗边境管理区,也是我国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区,神舟飞船1至11号都曾在这里安全回收。达来曾多次参与飞船回收安保任务,这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荣耀。
“是党的恩情,才有了咱们这一大家子人。任何时候,咱们都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是达来一家人恪守的信条。为此,他先后把两个儿子送到部队,让他们戍边卫国、报效党和国家。
如今,每当说起两个儿子,达来总会带着一份自豪:大儿子在乌兰察布市边防支队服兵役满5年后光荣退伍;小儿子乌力吉扎日嘎拉高中毕业后参军,考学提干后,被分配在家附近的边防派出所工作。
2019年1月,公安边防部队改制为国家移民管理局,乌力吉扎日嘎拉成为乌兰察布边境管理支队查干额热格边境派出所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我从2007年入伍至今已经17年,不管是以前穿军装,还是现在穿警服,心底里那份坚守基层、扎实工作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 乌力吉扎日嘎拉说,“驻守在北疆草原,这不仅是移民管理警察戍边卫国的职责使命,也是对父亲要求自己护卫家国的承诺。”
在草原,牧民们往往是“30公里做邻居,50公里串个门”。在草原深处,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夏天最热时能热到三十六七度,冬天最冷时达零下四十多度。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热来石头化,寒来冻死马。”即便身处这样的恶劣环境,乌力吉扎日嘎拉和战友们依然坚定守卫边疆,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
“平常做群众工作,我们要深入牧户走访,或者帮牧民购置一些生活用品送过去,往往一趟走个三五天是常事。有时候办案开展调查工作,外出七八天也很正常,吃住都得在牧民家。警民、牧民守望相助,早就成为一家人。”乌力吉扎日嘎拉说。
一天傍晚,牧民打来报警电话说:“家里的200多只羊不见了!”派出所领导派乌力吉扎日嘎拉和另一名警察前去调查情况。他们开车走了70多公里才赶到那个地方,了解情况后,判断应该是羊群被大风散自行走失。
“我们发动周边牧民,根据当时的地形,在大风中找了9个小时,终于在一个低洼处找到了羊群。”乌力吉扎日嘎拉说,牧民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他家所有的财产。“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当你为牧民群众尽心尽力做一些事情后,他们对我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警民团结齐奋进,守望相助守家园。作为移民管理警察,我们坚定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合力同心、强边固防,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一道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乌力吉扎日嘎拉说。
在他看来,在这里工作非常有意义,总感觉派出所的事就像家里的事一样。他说:“父亲在草原长大,一辈子都生活在草原;他和哥哥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又在这里干着自己想干的事业。对我们一家人来讲,都非常有意义!”
和父亲一样,乌力吉扎日嘎拉也多次参与神舟飞船、嫦娥飞行器回收安保任务。他兴奋地说:“这不仅是个人的职责,更是对父亲、对都贵玛老额吉教诲的遵循。”
(编辑: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