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是推进社会公平之举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发布日期:2025-05-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进入5月,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新生报名陆续启动,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有媒体盘点发现,多地优化政策细节,降低入学门槛,特别是外来人口流入大省,多措并举,切实提升随迁子女入学的便利性和公平性。

  比如,浙江省明确提出,今年将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成都教育局也发布消息称,将在3个区(县)率先试点实施随迁子女就学“零门槛”“随到随读”“全公办学位”。早在今年初,苏州已发布新政,将随迁子女申请积分入学的条件之一的连续居住时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

  放宽入学条件、扩大公办学位供给、简化申请流程……不难想象,这些孩子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路径将更加通畅,就读机会更加可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透露,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城镇务工随迁子女85%都能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相信随着眼下随迁子女入学门槛再降,这一数字还将持续上升。

  随迁子女教育难题获解,是推进教育均衡普惠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从“限制性准入”转向“服务型保障”,到将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写入国家层面的专门性文件,再到进一步界定和细化“保障”之要求与内涵,我们推动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更加公平、便利、优质的服务的方向与追求始终未变。

  通过降低入学门槛,提供公办学位供给,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让其有学上、上好学,是城市应当履行的公共服务责任。这些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也理当享受所在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自然包括共享义务教育发展成果。而且,对于不少城市尤其是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来说,“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入学高峰已经平稳度过,释放出一定的教育资源,各级政府也获得了一定的统筹调配空间,在此情况下,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一定的现实条件与基础。子女教育问题的妥善解决,也将让更多流动人口能够安心在城市安家乐业,这也正是城市未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与力量源泉。

  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入学路更加通畅,更好满足他们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与需求,离不开除政府外其他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关注。期待更多地方积极行动起来,丰富随迁子女的教育选择,让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和方向感。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