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族地区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李忠斌 发布日期:2019-07-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尽管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但对脱贫人口可能出现的返贫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对脱贫人口稳脱贫、增收入、能致富要给予更多关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方面,要站在从脱贫攻坚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移的高度做好统筹衔接,按照“产业保证、就业优先、教育强基、提技增能”的总体思路加以推进。

  做好统筹衔接,对接乡村振兴

  我国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脱贫攻坚阶段性目标完成后,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做好统筹衔接的制度安排,把脱贫致富的后续任务融入到更大范围的乡村振兴中来,一些好的政策如投入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帮扶政策、组织安排、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要继续跟进和完善,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相对稳定,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做好产业大文章

  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基础和保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平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已发展起来的产业要进一步扶持、做大做强,在上规模、重质量、创品牌、闯市场、增效益上下工夫,让产业的致富效应得到最大化体现。应该看到,在扶贫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产业,如经济林木、果园、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等,由于产出周期的约束,虽然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效益,但却是脱贫人口后续增收的重要依靠。要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使其成为地方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鼓励各类主体发展有市场、有效益、能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新产业,通过产业兴旺夯实致富基础。对民族地区而言,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业,既能吸引资本下乡,又能让脱贫人口多节点参与产业发展,确保其增收。

  实施“整村突围”战略

  脱贫人口的根在农村,根深才能叶茂。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乡贤能人的引领作用,有效整合村集体资源,实现村组产业突破,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脱贫人口在高度参与集体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充分就业,构建稳定脱贫和能力增长机制。

  实施积极的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是脱贫人口获得收入的重要来源,实现就业才能稳人心、谋未来。一方面,要鼓励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加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锁定订单式就业,确保脱贫人口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并考虑给予外出务工贫困户一定的补贴,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避免盲目外出务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动员和组织脱贫人口在社区和本地企业就业,此外,安排一定数量的公益岗位和基层文化服务岗位,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来实现脱贫人口就业。

  实施“农培计划”

  以提技增能为目标,对脱贫人口开展全覆盖、多层次、重实操的技能培训,这是解决脱贫人口增收致富的长远之计。要通过提技增能,帮助脱贫人口掌握一门以上的技术,让他们有就业的敲门砖和创业的主动权,打牢增收致富的能力根基。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开展脱贫人口专项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就业指导。

  盘活土地资产促增收

  土地集中使用既是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脱贫人口因资金、能力不足而无法实现土地收益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从盘活土地资产入手,挖掘土地资产的潜在价值,让脱贫人口从土地资产中获得稳定的回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租赁及流转的方式,集中脱贫人口林地、土地等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使脱贫人口不仅获得土地集中的直接收入,也能以务工的方式获得企业工资性收入,以及土地资产增值的分红等。

  建设持续增收平台

  要出台激励政策,动员社会资源,利用现代技术,为脱贫人口搭建持续增收的平台。鼓励乡镇和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各类市场,如农资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信息市场等,让脱贫人口进场交易获得收入。利用网络技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搭建脱贫人口能参与、会应用的农产品交易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农产品走进市场,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的点对点信息服务,拓宽增收渠道。网络数字平台的建设,对区位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来说尤其重要,它可以打破地域限制,缩短空间距离,让民族地区的产品更快捷地进入市场,同时也为患病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和增收。

  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增智工程

  要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提升脱贫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开办以社区为中心的专门技能培训班或文化知识补习班是可行的选择。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必要手段。要通过持续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让脱贫人口的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实现“一人毕业就业,全家脱贫、稳定致富”。

  加强思想建设,实施提志工程

  脱贫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需要提升以精神为引领的综合能力。要营造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氛围,培育脱贫人口主动学习、主动就业创业、主动脱贫致富的奋斗精神,不等不靠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辛勤劳动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要加强脱贫人口的思想教育,打好增收致富的精神根基。只有实现精神状态的蜕变,才能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拓展思路,找准抓手,促脱贫人口全面发展

  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脱贫人口融入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建设中来。比如,在绿色经济、生态产业发展中,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脱贫人口积极参与,根据贡献大小确定报酬标准和收入水平,达到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的双重目标。与此同时,在产业发展中要考虑产业的多层次性,给脱贫人口提供合适的参与点,提供更加多元的增收渠道,使其通过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全面进步。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闫若之 实习生 周振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