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良:融合升级打好绿色食品牌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日期:2019-07-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盛夏,位于陆良县工业园区的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园内车水马龙,高峰时期,每天有上万吨蔬菜在这里交易。近年来,以蔬菜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已成为陆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去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0.2万亩(含复种),农业产值50亿元,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总产值逐年增长。

  打牢基础 走上增收之路

  在陆良绿之源经贸有限公司冷库门口,一箱箱印着“陆良蔬菜”爨体字样的新鲜蔬菜被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这一车中午12点出发,20多小时便可到达广州交货。从冷库每天要发出大约900吨蔬菜到广州、武汉、北京等地。”陆良绿之源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贵强告诉记者,为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健康、安全的有机蔬菜,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了蔬菜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可追溯体系。

  蔬菜冷链物流是连接田间与餐桌的纽带,一头是标准化种植的高品质蔬菜,另一头是多元化销售的大市场。在陆良各地,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种植的蔬菜基地,各个品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张贴在种植基地内。在芳华镇龙潭社区,1000亩露天蔬菜长势喜人,陆良绿佳蔬菜有限公司技术种植负责人巴祖德正在田间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蔬菜种植合作社专门成立了一个服务队,为蔬菜种植提供劳务服务。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每亩每年最低保障收益3000元外加劳务收入,周边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龙潭社区居委会主任高斌全说。

  据介绍,陆良县共有从事蔬菜产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0个、家庭农场27个,产量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60.7%。目前,陆良县已集中建成占地370亩的“中国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园”,具备年收购320万吨的能力,并建成了日处理能力2500吨的蔬菜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理中心,拉动了加工、物流、劳务等产业的发展,全县从事蔬菜全产业链的人数达20余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821户10585人,户均增收7143元。今年以来,陆良县积极开展“一县一业”蔬菜产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成为全省蔬菜产业标杆,争创省内知名、国内闻名的“陆良蔬菜”绿色食品牌,推进陆良从蔬菜大县向蔬菜强县转变。

  “打造滇东北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中心,争取到2021年,全县种植蔬菜80万亩(含复种),实现综合产值250亿元以上。”围绕蔬菜产业,陆良县明确了发展目标。

  转型升级 寻求破题之道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大课题,陆良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求发展思路、破题之道。“把一产打造成为连接二三产的基础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陆良县委书记张光彦说。

  今年6月,蒙牛集团西南高原特色奶业全产业链项目及云南陆良万头奶牛养殖项目在陆良县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集种植、养殖、加工、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曲靖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将在陆良县建设常、低温复合型工厂,同时配套建设3个现代化牧场。“项目前期投资10亿元,工厂占地298亩,牧场日产鲜奶150吨,工厂主要建设8条常温生产线和6条低温生产线,日产能1200吨、年产值30亿元,可直接解决7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3500余人就业,实现税收6500万元,目前已制定了具体进度排期,工厂、牧场管理团队已到位,我们将全力以赴按计划推进,确保项目能在明年6月如期投产。”蒙牛曲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福利介绍。

  放眼陆良大坝子,蚕桑、食用菌、马铃薯、制种玉米以及各类时鲜蔬菜产业蓬勃发展。“陆良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农业生产得天独厚。全县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4.2万亩,建成了18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其中设施蔬菜10.4万亩,机耕率达90%以上,形成了设施蔬菜、山地生态蔬菜和水生休闲观光蔬菜3个产业带,成为全省最大的叶菜常年生产基地。”陆良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陆良县主导特色农产品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出的农产品达到“安全、优质、营养丰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全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8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对规模以上连片蔬菜农残检测实现100%全覆盖。

  近年来,陆良县先后被列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水利改革试点县”“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县”“食用菌产业大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南省蔬菜产业重点县”。好政策加好环境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一条全产业链越发清晰。

  陆良,正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打好“绿色食品”牌。

(编辑:李鹏臻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