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一“水”一“绿”护美城
来源:新华网 程宦宁 发布日期:2019-08-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德令哈这座从历史深处走来,“年龄”只有31岁的年轻城市,在八百里瀚海戈壁,在自身海拔近3000米的高处,凭借着手中的一“水”、一“绿”两颗棋子,硬是叫整盘的“棋局”风生水起,不由让人在心中赞叹。

  “高招”,来自这座城市决策群体的理念和思路。这里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是海西的“窗口”,德令哈市打出了富有自身特点的“州府意识、城市理念”的大旗,目标咬定在建设“青山护城、秀水穿城、循环绿色、生态良好、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柴达木新城。

  使命催生动力,一个围绕“水”、“绿”两条主线,带动城市发展的特色路径在德令哈人的脚下延伸开来。

  盛夏,行走在德令哈市巴音河畔,放眼望去两岸绿树环绕,河水碧波荡漾,天蓝,水清,人悦,呈现出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巴音河,这条德令哈市的母亲河,在由内及外的综合治理中,真正成为德令哈人“幸福的河”。

  但是,谁能想到在过去老百姓的印象里,巴音河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几年前的巴音河可没有这么漂亮,现在的巴音河已经成了德令哈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一家人常常来河边散步。”在德令哈市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林秀莲说。

  为了改变巴音河的“容貌”,自2007年起,海西州、德令哈市两级政府实施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修建防洪堤、橡胶坝,进行河道防渗,实行两岸绿化美化……德令哈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整个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先后投资8.86亿元,实施了水利工程、景观工程、园林绿化工程,修建防洪堤24公里,建成壅水坝10座、排洪冲砂槽2.7公里,新增水域面积41万平方米,两岸绿化面积达373公顷。

  巴音河核心景观带的形成,对整座城市都产生了辐射和带动效应。在河道整治的基础上,德令哈市积极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扩大绿洲、湿地等生态屏障面积,使重点生态屏障保护和建设初见成效。

  德令哈市先后完成了巴音河二级电站至新铁路桥段水利工程、二级电站至都兰桥段景观绿化综合治理工程,不但曾经的河床坍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河两岸美化亮化和观赏林带工程的实施,使得昔日充斥脏乱的巴音河,在穿城而过的7.8公里路程中,在28座亲水台阶、10.4公里的花岗岩栏杆、夹岸林带景观的绵延簇拥下,犹如一条蔚蓝色的飘带,从城市的中央蜿蜒向前。

  白昼,在两岸林带的掩映中如舒展的画卷,呈现清光波影;入夜,两岸的华灯沉醉在河里,徜徉岸边,仿佛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巴音河在美轮美奂中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品质和品位。

  途径德令哈的游客张明敏说:“德令哈是我的意外收获,本来就打算住一晚离开的,但是今天看到这里的河水清澈透明,天空湛蓝,夜景美丽,我真的希望自己在这座美丽的高原小城多留几日留。”

  以巴音河两岸绿色景观带为重点,形成了“一带十廊多绿地”的绿化框架,使这座城市显现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自然化,自然城市化。”与此同时,通过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在将全市70%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纳入保护区管护范畴中,湿地在城市建设的地位由“配角”走上前台。

  在巴音河“水”和“绿”的携手帮助下,德令哈的城市建设有了“活水”和生机,派生出活力和希望。

  治理显出成效,近年来,巴音河的水面不断增加,不但逐步出现了区域小气候的逆转,城市气候环境得到空前改善。更因一个“水”字向四面八方的扩展,这座城市变得生动起来,变得富有魅力和内涵。

  林秀莲说,这几年德令哈没有以前那么干燥了,住在这里真的是越来越幸福了。

  巴音河“颜值”的改观,是海西州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卫蓝天碧水净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西州通过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幅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编辑:李鹏臻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