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所见壁画甚多 当推法海寺第一”
来源: 刘昂 发布日期:2019-11-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摄影/墨池

  摄影/墨池

  水月观音

  摄影/墨池

  摄影/墨池

  摄影/墨池

  摄影/墨池

  摄影/墨池

  展览:粉壁丹青——京津冀古代经典壁画艺术展

  展期:2019年10月1日起

  地点:天津博物馆

  作为一个不是在山西就是在去山西路上的人,山西最吸引我的是石窟和壁画。其实,咱北京周边也有一些很棒的壁画。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粉壁丹青——京津冀古代经典壁画艺术展”,就汇聚了北京法海寺、天津独乐寺、河北毗卢寺三家寺庙所藏的精美壁画,以壁画喷绘和高清复制的形式向观众进行展示。

  1

  拿法海寺来说,有初到北京的外国或外地朋友找我玩,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我嫌人多,往往叫他们自己逛,要我作陪的话,我一般会带他们逛三处明代古寺,人少清净,大隐于市,特别适合发思古之幽情——西边一处是五塔寺,东边一处是智化寺,郊区西山的一处便是法海寺。法海寺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村附近翠微山麓,虽只是中等规模,却因保存了北京地区水平最高的明代壁画而闻名于世。“这幅深藏不露、迄今默默无闻的壁画堪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我敢说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其他绘画能具有那么崇高和迷人的风格!”一位叫安吉拉·莱瑟姆的英国女记者在80年前访问这里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翠微山麓原有龙泉寺,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由大太监李童出资改建,创立“法海禅寺”。寺院落成后不久,皇帝特别颁赐《大藏经》一部存于寺内。当时的建筑以及格局基本保存至今,更难能可贵的是,大殿内的著名壁画也是将近六百年前的原作,未经后代重绘。

  古寺坐北朝南,依山势层层而上,格局还算完整,中轴线上建有护法金刚殿(山门,现为重建)、四天王殿(被焚毁,现为重建)、大雄宝殿、药师殿和藏经楼(新建)。读过点明史的朋友都多少了解,明代宦官是个可怕的存在,权势之大,超乎想象。由大太监修建的祠堂、寺观,通常都在工部的主持下兴工建设,极尽奢靡,不惜工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法海寺的建筑体现了一些明代前期的官式建筑特点。

  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主殿,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正脊短促,有明初作风。殿内金柱两排,后排起扇面墙。殿顶悬三架斗八藻井,每架藻井都分为上下三层,以雕刻精美的斗拱承托。藻井中央绘曼陀罗坛城。居中的藻井绘毗卢遮那佛曼陀罗,东侧藻井绘药师佛曼陀罗,西侧藻井绘阿弥陀佛曼陀罗。绘工精湛,色彩凝重有层次,是明代建筑中少见的彩绘遗存。大殿的其他装修都带有浓厚的密宗特点,窗棂、格扇多是清代大修时的遗物。原有的三世佛和十八罗汉等木雕,现已不存。殿内还有木供桌、木鼓架、木烛台等法器,雕刻较为细致华丽,当是明代原物。

  2

  大殿内的壁画是法海寺现存最为重要的艺术珍宝。根据壁画在建筑内的位置,共分为五个部分。大殿北墙于殿门左右各绘一铺,内容为“帝释梵天图”,表现的是帝释天和梵天在内的“二十天”护法神像。扇面墙背后绘有三铺,内容为“三大士”,分别为水月观音和文殊、普贤菩萨。东西山墙各绘一铺,内容为“佛会图”,包括佛、菩萨和飞天。壁画沥粉堆金,叠晕烘染,色泽艳丽,线条流畅,人物形象准确生动,营造出一派有人间情味的佛国仙境。根据创寺后竖立的楞严经幢上的文字记载,壁画由“画士官”和“画士”等十五人共同完成。这些画师无疑具有官方画匠的身份背景,其作品也代表了明代早期壁画创作的较高水平。工笔画家潘絜兹先生曾感叹:“平生所见壁画甚多,当推法海寺第一。”

  “帝释梵天图”绘于大殿北壁的殿门两侧。东侧起首为“梵天”和三天女像,其后为手持琵琶的“持国天”(东方天王)和手持长剑的“增长天”(南方天王)。随后为三眼八臂的“大自在天”、左手持如意珠的“功德天”及部属。再后是双手持笏的“日天”和三面八臂的“摩利支天”。最后是持稻谷花的“水天”,持笏的“龙天”和作善相的“密迹金刚”。

  西侧起首为“帝释天”和三天女像,其后为捧塔的“多闻天”(北方天王)和持羁索的“广目天”(西方天王)。随后为持树的“药草树林神”和二臂合掌六臂持法器的“妙音天”。再后是持笏的“月天”和右手持扇、左手轻抚爱子的“诃利帝母”。最后为左后持斧的“风天”,持笏的“焰摩天”和作怒相的密迹金刚。

  整铺壁画似乎以长卷的形式徐徐展开,三十五个人物三五成组,互相呼应,以行进的姿势缓缓前行。场面宏大,大而不乱,且不乏动感。可以特别关注“诃利帝母”和爱子的形象,母亲的慈爱和幼童的天真跃然壁上,令人难以忘怀。“诸天”中间隐藏着一些动物,有狐狸、野猪、豹子、狮子等,穿插跳跃期间,生动活泼,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皮毛绘制之细,叹为观止。

  “三大士图”绘于殿内扇面墙背后。中铺画水月观音,右铺是文殊菩萨,左铺为普贤菩萨。水月观音周围有善财和韦驮,文殊、普贤菩萨身侧有供养的信士,以及驯狮人和驯象人,这是法海寺壁画中最为精妙的一组。今年年初造访印度阿旃陀石窟,看到白象本生壁画时,我一下就想到法海寺三大士壁画中普贤的坐骑六牙白象。看白象的神情,多么温顺,多么慈悲,仔细端详它的眼睛,似乎能看到丝丝泪光。

  三大士中的水月观音像无疑是明代佛道画中的上品。画面中,清泉和净瓶,绿竹和牡丹,鹦鹉和金犼相映成趣。菩萨轻衣薄衫,面带慈祥,雍容可亲,优雅安详地端坐在空蒙的云气之间。乱风中,璎珞襟带在肆意地飞舞,菩萨却悠然自在,岿然不动,动静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水月观音的披纱非常神奇,远看十分轻薄、欲隐欲现;及至近观,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极为细密的线条勾画成的网,披纱上还有六棱形的花瓣。这些花瓣都由金线组成,运用沥粉堆金工艺,使得花瓣散发着金光。画家用非常细的笔来画纱上的丝,一小朵花,有放射性的48根线,能细到这个程度,上百个,连起来,变成一个透明的纱巾,表现出透明的质感。透过纱,能清晰看到皮肤。描绘之细,叫观者匪夷所思。这种画法在四川新津观音寺壁画中也能看到,应属当时画工最极致的技法了。

  与其他几铺壁画接受独立观赏和崇拜的性质不同,东西山墙上的“佛会图”是作为十八罗汉雕塑的背景,主要为了烘托气氛而绘制的。因此人物形象较小,笔法也较为内敛,风格以装饰性为主。可以特别注意人物下方以重彩描绘的各式花草,有莲花、月季、芭蕉、牡丹、百合等,线条勾勒成熟准确,色泽艳丽,晕染也恰到好处,题材虽只是小品一类,却精工细绘,毫无匠气,体现了画师们的高超技艺。

  3

  清代康熙年间,法海寺曾被大修,赐给蒙古来的活佛,成为喇嘛庙。清末,北京的嵩祝寺、法渊寺、智珠寺和法海寺都是由同一位蒙古活佛管理的。民国时,法海寺虽然败落,但大殿内的壁画被外国游客发现后,由德国摄影师拍成照片公开出版,所以法海寺在北京的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名气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很早就开始对古寺进行保护,1953年曾拨款大修。当时大殿内除壁画之外,佛像和法器都保存完整。可惜在“文革”期间,已是北京市文保单位的古寺还是遭到冲击,不仅殿内佛像荡然无存,法器也多有缺损。1985年,法海寺正式对外开放。

  除了明代壁画,东配殿内展出的梵文经咒钟,值得一观。铜钟铸于1447年,原来悬于大殿之内。铜质精纯,外观优美,风格与形制和北京觉生寺内的永乐大钟相近。钟身满铸梵文经咒,钟内最下缘一圈是藏文咒偈。在集资铸钟的人名中,赫然可见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宦官王振之名。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古白皮松也值得一提,树龄据说已逾千年,可称活着的“文物”,它们就像两位铁甲卫士,守护着殿内的宝藏。

  法海寺最近的一次维修两年前刚刚完成。需要说明的是,欣赏壁画真迹需要另买门票,票价100元,有专职讲解员全程陪同导览。为了保护古代壁画,大殿内光线极其昏暗,寺院提供手电,但为了欣赏到更多壁画细节,可以自备冷光源的手电。在黑漆漆的大雄宝殿,打着手电筒观摩壁画真迹,确有某种富有崇高和神秘气息的宗教仪式感。当惨白的灯光,由水月观音低垂的眼睑,随着飘逸的白纱,滑向丰腴的指尖时,你仿佛真实地触摸到她的法身。

《北京青年报》(2019年10月25日 c0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