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窝”迎来新生活——贫困“土瑶”群众搬出深山后的喜与盼
来源:新华网 雷嘉兴 发布日期:2020-04-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38岁的赵增留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一个扶贫车间工作(4月1日手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雷嘉兴 摄
 
  “哒哒哒……”赵增留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现在住房和就业都稳定了,生活越来越好。”38岁的赵增留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一个扶贫车间工作,从家里走路上班只需几分钟。
  赵增留的老房子位于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这个村是“土瑶”集聚的六个村落之一。“土瑶”是我国瑶族支系,“土瑶”群众长居深山、生活艰难、贫困程度深。
  2019年9月,赵增留一家人住进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华社区,开始新的生活。近年来,许多像赵增留一样的“土瑶”群众搬出大山,住进新居,生产生活方式正加速改变。
  记者近日走进文华社区,这里环境整洁、绿化完善。随着搬迁户越来越多,小区人气旺了起来。赵增留住进103平方米的房子,“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赵增留回忆说,过去交通不便,从村里到镇上走路要花三四个小时,“老房子是泥土房,房顶盖的是树皮,每次下大雨都有些害怕。”
  稳就业是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赵增留说,搬进新房后,她很快就在附近制衣厂扶贫车间找到工作,“过去主要在镇上打零工,不稳定。现在这里工作踏实多了,一天能挣80元左右。”
  平桂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主任袁高长说,目前平桂区“土瑶”群众已搬迁311户1978人,实现就业311户916人,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袁高长表示,接下来还将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力度,因地制宜打造就业扶贫车间,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孩子读书是搬迁户的心头大事。“学校就在家门口,孩子走出小区就是学校,很方便。”搬迁户冯贵春说,家里两个小孩就读于社区旁的文华学校,“以前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学校这么近,我放心多了。”
  平桂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杨辉考介绍,文华学校2018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2019年秋季学期共招生3243人,有效解决搬迁户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我们注重民族教育,在文华学校设立民族班。”杨辉考说,文华学校调配懂“土瑶”文化、会“土瑶”语言的教师授课,推进“土瑶”民族教育扶贫攻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大山的“土瑶”贫困群众安居乐业。不仅教育、就业有了保障,就医条件也有了改善。“我妈已经70多岁了,药一直没停过。”冯贵春说,母亲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以前住在沙田镇金竹村的老房子,外出看病很不方便,“去年把她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小区旁边就有医院,医疗设施比较完善,看病方便多了。”
  冯贵春在2018年搬入文华社区,通过自身努力,2019年顺利脱贫。“生活基本不愁,孩子读书问题也解决了,生活条件和以前相比变化太大了。”
  搬出大山的“土瑶”群众在新居扎根越来越深。“现在生活稳定,接下来要努力打工多挣些钱,继续改善生活条件,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展望未来,冯贵春信心十足。
 
  这是贺州市平桂区文华学校(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雷嘉兴 摄
 
  这是贺州市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华社区(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雷嘉兴 摄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