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上的青春答卷——“90后”扶贫干部周龙的一天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日期:2020-05-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周龙出生于1992年,他所在的新疆乌恰县是我国最西端的一个县,常被人们称为“中国西极”。那里处于帕米尔高原腹地,是新疆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周龙是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主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他和其他扶贫干部一样,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每天走访贫困家庭,引领村民升级农牧业,成为高原上亮丽的青春身影。

  抓住“病根”开对方

  “要精准找出‘重点帮扶户’,这些人员实现稳定脱贫了,整体就稳定了。”周龙说。

  周龙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和扶贫干部一起开个碰头会。会上每人都要报告今天的工作计划,议定下来。因为工作分派细化到人,他便把这个会戏称为“派工会”。每次开会他都会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包干户”生产生活欠缺什么,“把村民家的点滴小事都做好了,扶贫的大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前,扶贫“边缘户”是周龙最关注的群体。按计划,他每天上午一定要走访摸排一些“边缘户”的动态情况。

  “摘帽户”阿不都热扎克·巴衣江的母亲病了,最近在城里的大医院住院治疗。周龙担心他家因病返贫,就常来问询情况。阿不都热扎克说,母亲治疗费用能报销95%左右,家里还养了90只羊和2头牛。得知他眼下经济没困难,周龙便放下心来,约定下周再来看他。

  周龙说,近几年扶贫工作做得很扎实,今年主要是查缺补漏,把每家每户可能返贫的因素都找出来,提前解决掉,这样就能保证2020年全乡老百姓一个不漏地实现脱贫。

  消除“硬伤”补“短板”,厚植脱贫致富土壤

  帕米尔高原上的春天来得晚,现在正值备春耕、促生产的关键时期。每天下午,周龙身影都会出现在乡村大棚或棚圈之中。

  膘尔托阔依乡是帕米尔高原腹地的一个牧区乡。过去乡里的牧民在大山里逐水草而居,依靠放牧为生。村民珠玛汗回忆,那时在山上住的是用木石搭建的房子,没有电,饮水要去河里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民陆续从山里搬迁下来,住进政府援建的定居兴牧新村。现在村里水、电、路、网都通了,幼儿园、小学、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没有‘硬伤’了,但是还有短板。”周龙说,一些原来的牧民正处于从放牧到务农的转型期,农业技术还不行,“加强农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目前,村民们的庭院经济已初具规模。一些农户院子里的辣椒、西红柿等秧苗已发芽。“用好了庭院,最起码买菜钱省了。”周龙说。

  另外,乡里还有个农业发展“聚宝盆”——320余座大棚。连日来,村民们都在大棚里忙碌着。为了增加收入,村民们淘汰了以往种植的蔬菜,培育起了郁金香、芍药等鲜花和苗木。村民艾斯卡尔·艾力力说,种花木比种蔬菜挣得多,今年的作物早已被城里的商家预订一空。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凝聚合力脱贫致富

  “90后”的周龙还未成家,他一直住在乡政府的集体宿舍。每天晚饭后,是他和同事们在办公室汇总一天工作的时间。村民们所需所想的事情,他们都分门别类记录在本子上,成为明天或者以后一段时间要做的工作。

  打开记录本,里面的内容非常细碎,从村民家一般的水电费支出,到土特产市场行情,都有清晰的记录。

  “把身影留在田间地头的扶贫干部,才能成为村民信赖的‘主心骨’,老百姓才真正有信心脱贫致富。”周龙说,定居兴牧新村刚设立的几年,扶贫干部带头在田里挑出石块、更换土壤,同时引进水利项目修建水渠,保障灌溉顺利。针对当地群众擅长饲养牲畜的优势,扶贫干部又主动联系外地畜牧企业,帮助村民引进优良种畜,提高养殖收益。

  周龙表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是当前脱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眼下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生产生活观念也要提高。”周龙说,现在乡里不断宣讲惠民政策和致富带头人的奋斗故事,目的是帮助那些“懒散户”突破以往陈旧的生产生活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不断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确保全乡不漏一户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